拍污染源曾被企业保安围堵
民间环保组织“绿行齐鲁”4年多揪出百余个污染源
2016年09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绿行齐鲁”工作人员在进行取样。(受访者供图)
     今年30岁的郭永启此前没有想到,和污染“较劲”竟然成了他最重要的工作。从2012年民间环保组织“绿行齐鲁”成立以来,郭永启和他的伙伴们一起揪出了百余个污染源。
  本报记者 孟燕

成为济南首家
注册的环保组织

  28日,在马鞍山路70号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民间环保组织——绿行齐鲁的执行主任郭永启忙得不可开交。2008年,从济南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在企业和省外其他公益组织工作过。“山东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污染排放比较严重的省份。为什么不能利用我们的资源和能力,为家乡环保做点事呢?”郭永启说,2012年4月“绿行齐鲁”成立,致力于山东生态环境保护,倡导公众参与有价值的绿色生活。
  成立之初,“绿行齐鲁”以公众参与活动为主,组织了“乐水行”、“自然沙龙”等环保活动。后来,他们将工作重点调整到了城市内河护水行动,推动涉水企业排污口实名化,以及环境独立调查、环保信息公开化等。2015年1月,“绿行齐鲁”成为省城首家注册成功的环保组织。
有部门觉得
他们多管闲事

  “民间环保之路真的很难,有些部门觉得我们多管闲事,还有的企业觉得我们无权监督。”郭永启感慨,“绿行齐鲁”工作人员偶尔会接到涉污企业的“恐吓威胁”电话,在环境调查时也会遭遇围堵。
  2014年9月,郭永启一行人路过淄博一家造纸厂发现一些灰渣等废物堆放在厂外,怀疑有污染源,下车查看拍照遭到对方保安的围堵。“他们挺横的,来了六七个人,把我们四个人围住了。最后打了110,纠缠了四五个小时才得以脱身。”
  2014年春节后,郭永启和北京的一位公益人士游览济南护城河时,在南门涵洞附近发现河水变蓝,于是向市政、环保等有关部门反映,最终找到了污染源,由环保部门督促整改。
给山东17市
环保局打分

  据统计,“绿行齐鲁”成立以来,一共组织护水活动77场次,直接参与人数2000人以上。“我们还组织全省的志愿者排查城市黑臭水体,已经对至少70条河流进行了走访,并对其中64个黑臭河流点进行了举报。”郭永启表示,绿行齐鲁专职人员仅有4个人,全省数百名志愿者提供了巨大支持。
  2013年,“绿行齐鲁”向山东省环保厅提出了“在企业公共区域,设置排污口标志牌”的建议。建议随后被采纳,并出台了《山东省污水排放口信息公开技术规范》,并于2015年末完成了不少于686家企业公共区域排污口标识。
  另外,作为民间环保组织,他们还给山东17市环保局“透明度”打分。2016年7月,他们还对得分较低的德州市环保局做了拜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提升方案。
其实挺缺钱
不敢同时招两个人

  “成立4年多,我们能走到现在很不容易。”郭永启坦言,目前资金主要靠基金会,在今年9月份,他们还进行了一次众筹,筹集了16万元资金。
  “还是缺钱,我们都不敢同时招两个人。”郭永启感慨。但是他坚信,“绿行齐鲁”会一直坚持下去。“社会需要这样一个组织。我们希望成为打不垮的组织,不计名利,誓保蓝天绿水。我们这些民间环保人有那么一种信念,相信环境会变得更好。”郭永启眼里放出光彩来。
请您推荐身边的“责任市民”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热心公益,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他们用实际行动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连续五年来,本报联合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文明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以及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推出了“责任市民暨最佳公共服务奖”评选活动,欢迎热心市民向我们推荐身边的榜样。
  市民可以拨打96706热线推荐,也可以将相关材料发送至qlwbdpc@163.com邮箱。
                  本报记者 朱文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