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仨字,很震撼
2016年09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学生方阵在万仞宫墙前诵读《论语》。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舞生们展示标准的八佾舞动作。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曲阜孔氏后裔代表准备祭祖。本报记者 汪泷 摄
  礼生队伍走过万仞宫墙宫门。本报记者 汪泷 摄
  身着统一服饰的祭孔嘉宾。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印度尼西亚的来宾阅读本报纪念长卷。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记者 

  “真没想到现场这样隆重,反正我是震撼了。”28日,看完今年的祭孔大典,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孔教协会的成员吴孝哲说,他们是龙的传人,根在中国,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有着不一样的感情。能到现场看祭孔大典,了却他的一个愿望。
  “非常震撼,这是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张娇是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也是本届孔子文化节的志愿者,她负责礼仪服务工作。张娇说,看完祭孔大典,她更坚定了自己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信念。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今年主办方又专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科学严谨的考据和论证,对现行祭孔大典的名称、时间、场地、主要程序、重要礼制、祭品祭器、乐舞祝文等进行了规范,既致力参照古制程序、重现传统魅力,又提升庆典效果、凸显文化品味,形成《曲阜孔庙公祭孔子大典标准》。比如,在服饰方面,主祭人员将穿着统一的祭孔服装参祭,仪仗、诵读等人员的服饰也重新规范,礼生、乐生、舞生的服装因其职能不同在颜色、款式上又各有讲究,更加古朴、庄严、凝重,尽显“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