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以上老人三成患有失智症
早期症状别忽视,越早就诊越能延缓病情进展
2017年05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陈玮 范佳  

  老人走失可能患了定向力障碍
  8日,从医院走丢的田大爷被一位路过的好心人发现,并通知了家属。令家属惊讶的是,田大爷从齐鲁医院西门走失后,竟然一个人走到了清河北路,一个人不停地走,按照他记忆中回家的方向。
  最近,老年人走失的消息频频发布。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怡表示,老人走失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精神疾病方面的原因,属于被动走失。
  这样的信息总会引起济南一位退休教师王晓梅(化名)的注意,因为她的母亲就曾经走失,幸好邻居及时发现,送老人回了家。王晓梅发现,一向精明的母亲,有时走进家门还嚷嚷着这不是自己的家。打那以后,王晓梅和几个姐妹们每天轮流守着母亲,生怕她再走丢。
  “导致老人走失的一个原因是老人患了定向力障碍,地点在大脑中没有方向感,导致这种障碍的原因就是阿兹海默症。”李怡说,这种疾病早期是看不出来的,不影响正常的走路和生活。
  李怡说,阿兹海默症属于失智症的一种,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的,是老年人群体中的高发病症。“大约85岁以上的老人,每三人就有一位患有失智症。”
及早就医可延缓病程
  在济南济齐路上的逸家仁老年公寓,主要面向失智失能老人。9日上午,记者来到老年公寓,院长于泓君介绍,“这些老人近期的事情往往记不清了,但年轻时的记忆却特别清楚。”
  还有不少失智老人嘴里喜欢不断念叨“我要回家”,即使他就在自己家中,在于泓君看来,老人们嘴中的家可能是记忆中儿时的某一个角落。
  身为女儿,于泓君的母亲也是脑萎缩患者。“一开始母亲常觉得窗户有人,或者邻居说她坏话,家人只觉得的是母亲性格的问题,其实是一种病症,应该及时得到子女关注。”
  李怡说,很多老年人在失智症早期的时候及时就医,是可以用药物延缓病情的,但是往往被子女所忽略。李怡表示,当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老人记忆力减退,过去能做的事情完成的很困难,就要考虑老人是不是患了早期的失智症,并尽早就医。
  照顾失智症老人要有极大耐心
  李怡表示,当老人患了失智症,应该给老人的衣服上或者手上绑上布条或腕带,写明家人的地址和电话,以防老人走失。
  失智症的老人,一旦进入了中晚期,不但记忆会慢慢丧失,情绪也会经常失控,这给家人照看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于泓君强调,面对失智老人,一定不要训斥,也尽量少让老人独处,要多融入人群中。有的老人刚送来老年公寓时天天砸门,还有的举着砖头抗衡。“这时就需要我们付出常人很难做到的耐心去引导他,把他们当做幼儿一样。面对笑脸,老人们总会配合地更好一些。”

  失智症十大征兆:
  (1)记忆力减退影响到生活或工作;(2)计划事情或解决问题出现困难;(3)无法胜任原本熟悉的事;(4)失去时间感及方向感;(5)抽象性的思考有困难,出现妄想、幻觉;(6)语言表达或书写出现困难;(7)错放熟悉物品,且失去回头寻找的能力;(8)判断能力变差或减弱;(9)失去原动力,变得被动;(10)不明原因的情绪化和个性的改变。
  在朋友圈中,常会刷出老人走失的寻人信息。专家表示,老人走失大多与精神疾病有关,而85岁以上的老人每三人就有一位失智症患者。病症早期不影响正常生活,往往被子女忽略甚至不理解,导致言语不耐烦,而对老人的训斥则会加重病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