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记忆教育历史遗产教师精神家园
中国教师博物馆落户曲阜师范大学
2018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编辑:姬生辉 美编/组版:李腾 校对:周伟佳
专题
B02
  本报记者 姬生辉 通讯员 宋广新 李文振 刘萌

  中国教师博物馆是政府批准建设的国内首座以教师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化公益性专题类博物馆,拟建于东方圣城、孔子故里——曲阜,设馆曲阜师范大学新校区。中国教师博物馆,紧扣“教师”这一主题对象,将努力打造涵养“大国良师”的国家级师德体验基地,建设成为中国教师的精神家园。目前,中国教师博物馆首批捐赠展布展工作顺利进行,并将于近期开展。
紧扣“教师”主题 打造中国教师精神家园
  中国教师博物馆的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曲阜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响应国家文化记忆工程、保护教育遗产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级儒家文化体验基地的重要延伸,是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一极。
  中国教师博物馆,紧扣“教师”这一主题对象,围绕教育文物和教师事迹两大主线,强调教师文化“物质、制度、精神”三位一体,依托文物实物、图片影像、雕塑、多媒体等四大方式,凸显直观真实、生动形象、真切感人、互动生成、鞭策激励五个方面的特色,努力打造涵养“大国良师”的国家级师德体验基地,建设成为中国教师的精神家园。
  中国教师博物馆以“精品工程、百年名馆”为目标建设,将按照明清建筑风格设计,为“一体两翼”仿古建筑群。主体建筑为八层“木铎”型大楼,纵向在曲师大新校区中轴线上,与宫阙式新校门相辉映;横向正对曲阜孔庙奎文阁,与闻名世界的藏书楼东西相呼应。占地60余亩,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预计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
  2018年4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受聘中国教师博物馆专家委员会主任,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为单霁翔颁发聘书。
首批捐赠展顺利推进 设多个展厅将于近期开展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校长张洪海为首批捐赠代表颁发证书。
  自2016年10月中国教师博物馆启动论证筹建工作以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对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在“至圣先师”孔子家乡建设以教师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彰显了曲阜师范大学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今年3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专门向各地教育部门发出通知,要求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中国教师博物馆建设,切实做好文物、资料征集工作,为建设一流博物馆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4月,中国教师博物馆隆重举行理念展示暨专家论证活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等十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山东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地方党政负责同志出席活动。与会嘉宾表示,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回应历史与时代重大关切,承载各级各界殷殷重托,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彰显了曲阜师范大学“为国弘文”的担当与情怀,必将成为充满教育理想情怀的文化遗产,中国教师改革发展的一座丰碑。
  目前,中国教师博物馆首批捐赠展布展工作顺利进行,将展出部分文物史料、文化珍藏、实物档案,古今著名教育学家的物品作品,并设置“名师堂”、“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乡村教师”、“田家炳基金会”、“中国教师走向世界”等多个主题展厅,将于近期开展。
中国教师博物馆赞
  □ 朱德发 李钧
  岁在戊戌梅月,时值仲春节令,圣地学府,曲阜师大,创建中国教师博物馆,筑成教师精神家园,此系众望所归,实符国族所望。闻之欣然,作此以贺。
  教育者,国家之本。是以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家塾党庠,术序国学,上施下效,养子使善;论学取友,知类通达,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期以化成天下,臻于大学之道。历览兴亡多少事,国家盛衰岂无凭?国家富强,全在国民;国民发展,全在教育;教育兴国,人才强邦。此乃科教发展之要义。
  教师者,民族之魂。是以政教相辅,善政民畏,善教民爱。蒙以养正,学后知义,读书既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小成大成,化民易俗,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养其根俟其实,近者悦远者怀。声威教化,琢玉成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四有教师,人之模范。是为教师功德之精髓。
  教师者,安贫乐道。缘何安贫?达人知命:无财非贫,无学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贱;故能“拥书自乐,抱道不屈”。所乐何道?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故谓“师之所存,道之所存”。所乐何事?孟子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是谓齐家;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是谓修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可抒治国平天下之志;此合内圣外王之旨,因之“王天下不与存焉”。
  教师者,何人可为?和而不同者,可以为师:百家争鸣,万物并育;小德川流,大德敦化;道不相悖,多态参差。温故知新者,可以为师:“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言传身教者,可以为师:学高身正,美德慎行;动人以言,其感不深;动人以行,其应必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可以为师:行有九思,日有三省;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德才兼修,立德树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者,可谓人师:学不厌者智,教不倦者仁,仁且智者近乎圣;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传道授业解惑,激励鼓舞唤醒。当今之世,物欲横流,师者更应“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气定神安,高瞻远瞩,为国弘文,与时偕行。
  人民重师,国必富强;人类重师,世乃太平。中国师道,传承有序;今逢盛世,宜其典藏。然环视宇中,博物馆林立,未有为中国师道设立者。曲阜师范大学,设学孔子故里,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宜,倡建中国教师博物馆,当仁不让,义不容辞。夫子仲尼,三十而立;民间设学,有教无类:文行忠信,是为德教;诗书礼乐,是为文教;射御之术,是为体育。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审问明辩,知行合一。中国师道于此大成。夫子气备四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为生民立其命,尊为教育始祖;教垂万世,与尧舜合其政,与禹汤合其道,与文武合其法,谥称至圣先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中国教师博物馆之立,追述古圣,继志先哲,万有归宗,功德无量。为之赞曰:
  博物馆藏,寓道有形;文籍典则,润物无声。
  国故新知,古为今用;德才器识,师教范型。
  就道弘道,积渐成功;经师人师,泽被后生。
  薪火相传,旧邦新命;千秋盛世,万代承平。

(朱德发,曲阜师范大学杰出校友,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钧,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教师博物馆建筑组群效果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