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三氧疗法 为脑病患者带来福音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编辑:唐首政 美编/组版:李腾 校对:朱熔均
专题
C10
糖尿病足久治不愈 中医治疗有妙招
本报济宁9月25日讯(见习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王碧辉) 日前,60岁的张先生在家人陪同下乐呵呵出院了。半月前,张先生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流利1天”入住济宁市中医院脑病科,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该科在给予病人抗血小板凝集、降脂、营养脑神经及活血化瘀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三氧自血回输治疗。治疗两周后,患者活动不利的左侧肢体较前明显灵活,生活基本能自理,言语流利。“我真没想到能恢复这么快,治疗效果这么明显。”出院时,张先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院开展三氧疗法已有6年的成熟经验,三氧治疗在脑梗塞、帕金森综合征、烟雾病、高脂血症、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治疗上皆取得了良好疗效。”该院脑病科副主任阮明军介绍,三氧(O3)具有改善机体缺氧、抗炎抗感染、止痛镇痛的作用,而且对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良好的效果,还具有辅助抗癌、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三氧疗法通过激活机体的抗氧化系统、增加血液含氧量、改善组织供氧,以调理人体内环境,最终达到治疗目的。”阮明军介绍,医院引进的三氧自体血疗法是一种绿色安全疗法。
对脑卒中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大脑”。为最大限度地缩短脑卒中的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济宁市中医院脑病科率先成立中医特色的卒中单元,由临床医师、专业康复师及专业护理团队等30余位医务人员组建医疗综合体,优化卒中患者院内救治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同时将治疗过程延伸到恢复期、后遗症期,使患者基础治疗与专业康复训练做到无缝对接,兼顾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让患者最大可能地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
阮明军仔细寻找患者病因。
刘华珍梳理病例。
本报济宁9月25日讯(见习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王碧辉) “真没想到我这截了几次的脚,终于保住了。”近日,80岁的糖尿病足患者贺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自己走着出院了。3年前,贺阿姨因患糖尿病左足出现大面积溃破,经多次进行截趾及局部清创术后,患处仍久不愈合。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济宁市中医院求治,通过中医疗法祛除了病痛。
“患者有多年的糖尿病史,刚来医院时已经多次截趾,但清创的左脚仍然溃烂,经过详细检查和询问病情后,我们决定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制定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济宁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刘华珍主任介绍,在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基础上,搭配中药内服整体调理,配合医院特制“糖足油”外敷。经过一个疗程28天的治疗,老人多年没有愈合的伤口竟然慢慢愈合结痂,看到老人能自己下地走路之后,一家人如释重负。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往往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糖尿病足占所有非外伤截肢的首位。”刘华珍介绍,内分泌病科在总结前人经方验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思路,将具有活血生肌、收湿敛疮等功效的中药提纯,制作成油剂。经过100多例糖尿病足患者使用验证,“糖足油”具有去腐生肌、活血化瘀、收湿敛疮、促进组织生长等功效。
对于轻型2级糖尿病患者,通过服用中药整体治疗双向调节能改善胰岛功能,控制血糖,基本不用西药;对于病史较长、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配合中药治疗能减少西药的用量,减轻副作用,改善全身功能状态;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糖足油”外用,能够促进患足愈合。近几年,已经有500余名糖尿病足患者经过济宁市中医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避免了截肢(趾),大大提高了糖足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本报记者 唐首政 通讯员 陈伟
“
春来秋去,岁月如歌。始建于1948年的邹城市人民医院历经70年风雨,从简陋的砖瓦房到如今的高楼林立,设备、设施不断齐全,作为邹城市融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等功能任务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如今正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护卫着这方土地上的广大百姓。
70年积淀
华丽转身
邹城市人民医院的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邹县机关门诊所,当时还只是几间墙面斑驳的砖瓦房,直到上世纪60年代改称邹县人民医院。随着不断建设与发展,医院于1975年兴建了门诊楼、1983年兴建了病房楼、1999年外科病房楼兴建、2008年新门诊楼兴建,历经几十年的辛劳为百姓健康不遗余力……
“上世纪90年代,医院有了相对成套的管理制度,因条件所限,医疗、护理、感染及行政管理,停留在较为粗放的人工化和纸质化水平,一支笔、一个计算器、一张纸……汇聚了所有工作的点点滴滴。”医院党委副书记、理事长郝凤成介绍,在门诊上,一本病例,写满问诊;病区里,医生埋头疾书,十几页的病历纸上画满了辛劳;行政管理,每天要深入科室,统计数据,传递信息,两条腿丈量了院区的角角落落。一部传真机、一部移动电话在当时都是奢侈品。治病救人,凭的是临床经验和技术,检查设备限于一部CT、一部X光机,诊断结果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无法与现代一流设备比拟。
而如今,医院管理已步入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轨道,无论是医疗管理还是综合管理,都有了一套适合医院实际的方法体系,特别是信息化的全面“渗透”,软件先进的功能已使用在医院各工作领域。临床工作使用了电子病历、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区域间医院远程会诊、影像会诊,行政办公、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医保控费,各个层面全部信息化管理。特别是现代诊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磁共振、超声诊断、腔镜等在临床诊疗中发挥出了极大作用。现代化医疗设备助推微创技术成熟应用,改变了传统开放式手术,几个小孔、一根细丝就可以完成高难度复杂手术,减轻了患者病痛,缩短了恢复期,提高了安全性。
“生命至上”
服务民生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为了给区域百姓带去更多的健康福祉,2018年邹城市人民医院孟子湖院区全面启用,成为该院阔步前行的又一个里程碑。
孟子湖院区建设项目被邹城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百项重点工程。新院区占地180多亩,总投资约14亿元,按照三级甲等医院规模设计,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整个院区环境优美、高大气派、设备一流、设施先进,成为全市区域性医疗中心、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信息中心、病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
在进行基础建设的同时,医院还致力于提升内涵建设,并积极探索符合医院实际的医改与发展思路。2010年始,率先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薪酬、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我们与济医附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以专家定期坐诊、兼职管理、技术指导、远程会诊等形式,全面提升邹城院区的管理和技术水平。”郝凤成介绍,此外还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医共体,委派业务骨干挂职副院长,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开通绿色通道,让来院患者优先检查、住院。
邀请济医附院各专业专家每周来院坐诊的同时,医院还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培养该院有名望、技术强、医德高的学科带头人和知名专家。20余项技术填补了济宁市、邹城市空白,建设9个济宁市重点专业,31个邹城市重点专科,积极申报省级重点专科,以优势学科带动其他专业的快速发展。
此次,医院每年走遍乡镇开展健康义诊活动,落实健康扶贫 “两免两减半”政策,减免挂号费、医疗费及检查费;优质护理服务全程、全面、专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覆盖率为100%;门诊智能导诊清晰精准,就诊实行“银医通”就诊,拓宽掌上医院、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功能,多渠道建档缴费,开通网上预约挂号,全力打造新时代的“智慧型”医院。
医务人员耐心细致服务赢得患者的肯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