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标兵、作示范、争一流,济宁高新区深入推进“三次创业”
朝“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目标奋进
2018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编辑:陈鸿儒 组版:曾彦红 校对:孙璇
专题
T15
  本报记者 于伟 王博文 

  9月20日,济宁高新区召开全区“当标兵作示范争一流”誓师大会暨“三次创业”推进会议,吹响了全区“当标兵作示范争一流”的号角。
  会上,传达了《关于当标兵作示范争一流 奋力推进三次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打造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蓼河国际英才港”、“实施‘五化一破冰’”、打造“五最”营商环境”等七个方面,全力全速推进“三次创业”,朝着“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目标奋进,力争3-5年跻身全国高新区综合实力前30强。

  济宁高新区瞄准“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目标。
  重科技强创新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济宁高新区瞄准科技前沿抢先布局战略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加快开展核心技术的战略研发,培育一批引领未来的重量级产业,规划建设未来汽车城等载体。
  聚焦“3+3”产业集群,发挥如意、山推、重汽、辰欣、鲁抗等龙头带动作用,实施国家产业基地战略提升计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推进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提升“一区十园”承载能力,实施以园区带头创新发展、带头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双带”工程,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发挥好国家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示范引领作用,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持续吸引汇聚顶尖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谋划推进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大科学中心。
  加强科学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布局建设,持续引进大院大所大校,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拓展提升省科学院济宁分院、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鲁南煤化工研究中心等合作领域,加快山东大学济宁产业研究院、新药创新研究院、微生物技术研究院等建设,组建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制造业创新中心。
  立足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建设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产业技术联盟。聚焦创新活动“全生命周期”,推动创业服务中心、软件园以及各类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打通“众创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园区”通道。
建设蓼河英才港
科技金融集聚区

  人才方面,济宁高新区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持续培养高水平企业家队伍,全面聚焦高水准创客,着力培育高素质产业人才。
  设立人才工作站,建立离岸研发中心(机构)、人才创业前端孵化基地,共建企校合作基地。担当建设市级人才服务园,建设虚拟人才港和人才发展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国际医院,同步配建“类海外”服务设施。打造人才实训储备基地,创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依托大学园,积极推动曲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推动山东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建设。用好用足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22+16+10叠加政策。
  以济宁资本中心为基础建设科技金融集聚区,吸引国内外知名的总部型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地方准金融机构、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和产权交易市场等入驻,构建科技金融高端中介服务体系和行业自律组织体系。
  支持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技术转移作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检察机构作用,建立知识产权法庭,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平台。建设科技与资本对接平台,组建科技金融租聘公司、科技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覆盖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全过程的科技金融体系。
  积极培育和筹建各种权益类、大宗商品类交易市场,率先突破工程机械交易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纺织品交易中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二手车交易中心等区域性要素市场建设。
建设生态科技城
培育全球创新网络节点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济宁高新区实施“东联、西优、南拓、北跨、中融”战略,全面拉开蓼河新城“两轴并两带、三心领三区”空间布局。
  全面推进鲁抗家园等生活区建设,统筹推进吟龙湖中央商务区(CBD)、鸿雁湖科技商务区(TBD)、景云湖商务休闲区(RBD)三大商圈建设。融入市域“一环八水、十二明珠”生态环,加快河湖水系贯通,推进泗河综合开发,实施“引泗入蓼”计划,打造“三河三湖三湿地、九水通衢耀麒麟”城市生态景观。
  融入都市区大交通网络,对接一机场两高铁交通枢纽,实施海川路南延北跨、崇文大道东延、德源路贯通等工程,建设内环外绕互联互通交通体系。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抓好乡村五大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全面推进软件、激光等国际基地建设,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济宁综合保税区申建。推动工程机械、纺织服装等优势产能对外投资合作。做大中煤工矿等跨境电商平台,培育天虹纺织、莱尼、萨维奥等一批外贸新增长点。
  深化“双招双引”,探索资本招商、园区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打造“基金+项目+园区”一体化招商生态链、每年新增2-3家世界500强实体制造企业、5-8家行业领军企业。
实施“五化一破冰”改革
打造“五最”营商环境

  着眼“生态化”,济宁高新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组织创新,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建立园区“全产业链”布局机制,打通数据赋能通道。着眼“市场化”,构建政府、产业、大学、研究机构、应用、金融、中介的“北斗七星”创新综合体。
  着眼“现代化”,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创新,探索推行多规合一、连片开发等新路径。着眼“国际化”,加快推进开放经济平台创新,制定新一轮吸引外资、扩大外贸扶持计划,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着眼“法治化”,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制度创新。破冰“铁饭碗”,探索无差别人力资源管理。
  坚持“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积极开展“双解双促”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好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相对集中行政审批、营商环境评价等10个专项行动,对标国际通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建立高新区营商环境测评体系。全面建立“亲”“清”型政商关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