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证制”的期待不止于放心菜
2017年11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双证制”实施之后,食用农产品实现了可追溯,对种植户而言,滥用农药等行为面临的责任风险大幅提升,也就必然更加注重农业生产规范。对于“双证制”而言,保障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是重要目标,却绝不止于食品安全。
  从11月1日起,我省开始针对食用农产品实施合格证和市场销售凭证“双证制”管理,时有出现农残超标的韭菜产品,被率先纳入“双证制”管理范畴。目前建立起来的“韭菜地图”,已经可以将相关信息精确到种植户,为实施“双证制”管理打下了基础。把韭菜纳入“双证制”管理,也为全面建立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提供借鉴。
  瓜果蔬菜等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问题,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历来备受关注。受制于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也是管理难度较大、监管较为薄弱的领域,十分影响社会公众的消费信心。“双证制”的推行,着眼于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这一体系通过精准的责任认定倒逼种植户在进行农产品生产时更加注重遵循规范,把食品安全隐患消灭于田间地头,最终达到保障食品安全的目的。
  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追溯体系的建立是已经被证明的有效手段,国家层面对此作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关键就在于如何从纸面落到实际。2015年5月正式施行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保证食品可追溯”;上月初,农业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指导意见,强调“抓好重要产品追溯标准的推广应用”。相对于食品加工业,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食用农产品,在追溯体系建立方面是落后的,尽管也有生产经营主体用加标签、印二维码等形式实现了农产品的可追溯,但毕竟是自发的、小规模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山东以韭菜为切入点推行“双证制”管理,可谓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值得期待的。
  目前,食用农产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最大障碍就是相对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上游种植规模小、从业者数量较多,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双证制”实施之后,食用农产品实现了可追溯,对种植户而言,滥用农药等行为面临的责任风险大幅提升,也就必然更加注重农业生产规范。更值得注意的是,取得合格证有委托检测、内部品控、自我检测、自我承诺等几种方式,权威性显然有所区别。考虑到成本和效率,小规模种植户多会采用自我承诺,不容易赢得消费者信任;而有能力开展权威检测或自建实验室的规模化、品牌化运作模式,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换言之,“双证制”客观上抬高了市场准入门槛,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从根源上提升食品安全。
  如果能够保障食用农产品的品质,为食品安全补上这块短板,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将大大提升。毋庸讳言,对农药残留等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隐患,普通消费者是心存担忧的,“菜农不吃自家菜”等说法广为流传,可为佐证。从购买力和消费观念来看,如今的城乡居民有能力也有意愿迎接消费升级,但受制于消费信心不足,农产品市场的升级也就相对滞后了。就拿韭菜来说,人们爱吃,口袋里也不缺钱,却不知道吃谁家的韭菜更放心,总感觉吃什么都一样,整个市场停留在依靠价格竞争的低层面。而“双证制”的推广,就是一个契机,守好了食品安全的底线,提振了消费信心,消费升级也就自然而然了。
  从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立的角度来看,韭菜产品是“双证制”管理的切入点;从农业产业以及农产品消费升级的角度来看,“双证制”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对于“双证制”而言,保障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是重要目标,却绝不止于食品安全。这样看来,把韭菜纳入“双证制”管理这个试点工作,担负着的期待远远多于让老百姓吃上放心韭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