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回家”的心态上高原写生
张文华结缘西部山水30年
2017年11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羌塘晨曲
  ▲巴塘天空的云
     张文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编审,中国文联高级职称评委,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85年赴青海与青海考古研究所合作完成国家科研项目——“青海岩画考察”,在长达6年时间里,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足迹踏遍青藏高原,为日后的美术创作积累下丰厚的素材。1991年调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任《美术》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副社长等职。

  本报记者 任磊磊        

  初见张文华先生的墨宝,总会被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原恢弘的场景所折服。他的满构图式的画面布局,有别于传统山水留白简散的章法形式,配以高原独有的沧桑大气的 景观特征,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不过,张文华也坦言,对于西部山水的表现技法和审美经验积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做到更加系统化。
  说起与西部山水的渊源,张文华颇为感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首都师范大学工作期间,随李福顺先生及青海省考古研究所做“青海岩画”考察工作,踏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当时,西部山水的景色就已经让他深深震撼,他会把所见的山水,随手记 录在一本小本上。没想到,这些信手拈来的随笔,成为后来创作的素材。
  项目结束后,他调入其他单位。本以为对西部山水的印象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忘,没想到却愈发清晰,似乎有一种隐秘的东西吸引着他。之后的数十年里他又多次往返于唐古拉山口、阿里等地,近年来他以“回家”的心态,进入青藏高原写生。
  他说:“接触青海风光的第一天,他就喜欢上了西部山水。因为以前学美术史,呈现的多是中原、江南的风光,而西部山水的景致则很少见,可能当时古人因为当时条件所限,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
  因此,他在创作中发现,以往在学校学的技法,感觉已经不够用。他只能一边利用所学的技法理论,一边进行新的探索,把新的表现手法融入进去。“比如,中国画讲究留白,这样能呈现画面的空间感,但是这在表现西部山水时,过多留白则很难表现那种雄浑厚重感。”他把“计白当黑”的笔墨思想,反其道而行,收获了另外一种山水的美。
  张文华先生认为,画西部山水不是在编造山水,需要深入里面去,才能抓住西部山水的魂。他本人对西部山水的创作,也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纵观整个画界,对西部山水的 表现技法和审美经验积累,并不是一代人能做到的。“只有了解的人多了,参与的人多了,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才能形成系统的美术派系,才能把西部山水完美地展现给读者。
  说起此次博览会,他认为,跟齐鲁晚报的合作一直很愉快。他本人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不太喜欢凑热闹。不过,此次参与齐鲁晚报画展,他发现齐鲁晚报的活动无论对人和做事 都很真诚,充满了对画家的关爱。而山东本身是美术大省,儒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全国其他地方没法比的,因此他也抱着跟山东画家交流的态度参与进来,希望在今后的创作中得到启发和灵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