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下庄村:美丽乡村的幸福嬗变
2017年11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实习记者 胡雪琳

  宽阔干净的街道,崭新的文化广场,水榭里的亭台楼阁,入户的暖气自来水……走进这个米山水库边上的美丽小村庄——米山镇东下庄村,它的幸福嬗变瞬间就呈现在眼前,近年来,东下庄村坚持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村民们的幸福指数直线攀升,真正走上了村美、民富的幸福路。
  新农村的美丽嬗变
  “没想到啊,年纪大了,日子却越过越好啦!”在米山镇东下庄村的农居里,69岁的刘大爷高兴地说到:“现在我们村道路顺畅,环境整洁,群众的收入也增加了,不仅如此,我们村也在区里的农村中率先通上了暖气老人言语中流露出的那份幸福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低矮的民房,弯曲的街道,脏差的环境,曾是东下庄村的真实写照。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代农民就这样走过,时光荏苒,面貌依旧。现在日子过的一点都不比城里人差”。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东下庄村正式向传统农村“叫板”,描绘出“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片新景观,改出一片新产业”的新农村发展蓝图,东下庄村的道路更加完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村民办事更加方便,村民收入稳步提高,传统乡村模式正在发生美丽嬗变。
  近年来,东下庄村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全力打造新家园。完成了道路规划、环境治理、暖气入村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新建文化广场、鱼塘整治、党建宣传等系列特色工程,使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时近中午,保洁员赶在午饭前将街巷角落又巡视了一遍。“现在村里都没有人乱扔垃圾,但是还是要转一转,现在风大,落叶多,偶尔也会刮来点塑料袋什么的,我得赶紧扫一下。”收拾妥帖,他才辞别我们,扛起扫帚,往家赶去。
  整修村路,砌筑水沟,栽植苗木,硬化街巷,安装路灯,修建广场……随着一项项建设项目的接连上马,“绿美亮净”成了东下庄的新标签。
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目标,不仅仅是造几幢漂亮房子,修几条宽敞的马路,而是要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和获得感。
  从2007年开始,东下庄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抓好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实现精准脱贫致富。为了最大限度利用村里闲置资源,他们将村里的土地进行重新的整合规划,将土地以租赁的方式对外出租,将收到的租金发放到村民的手里,增加村民的收入。
  同时,东下庄村将村里道路进行重新的整治改善,对道路上的垃圾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整改。
  2008年,东下庄村村委决定先将村内危旧空厂房、老村委办公场所、已坍塌的饲养室、村民的破旧住房以及闲弃旧宅拆除,集中规划建设新居。当时村里有很多老百姓就是不理解,坚决不同意拆迁旧房。一个多月的时间,东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建每天晚上去村民家中做工作,每晚10点多回家,最多一户村民家去了6趟。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村民最终都被王海建的真心所打动,拆迁顺利进行。
  当投资400多万元、崭新宽敞的54栋新居拔地而起时,村民心中乐开了花。东下庄村人多地少,大龄青年有30多人。这54栋新居在安置完拆迁户后,剩下的优先出售给村里的大龄青年,以解决其住房难题。去年刚刚结婚的曲长君告诉记者,他2007年就想结婚,本想在市里买房,但经济条件不允许,想在农村买房,宅基地又不好批,婚事就这么拖了下来。去年看到村里统一盖起了新房,他立即买了一栋,欢欢喜喜娶了媳妇。
  随着城市发展,村里老龄化日益严重,入冬后天气逐渐变冷,为了让更多的村民温暖过冬。今年,村委班子带头牵引、前后张罗,到村民家中走访、协调,让暖气可以顺利进入居户的家中,因此东下庄村更是成为文登区率先暖气入户的村子。
  与此同时,东下庄村十分注重文化兴村。村委班子领导着力将东下庄村打造成“中华孝老村”并带头筹资建起老年活动中心,为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节假日福利,重阳节前往老人家中进行慰问,70周岁以上老人每年还发放1000元现金补助。
  此外,村干部们带头捐资,筹措资金把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卫生死角,变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集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健康文化广场,建成了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机构,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农村工作任重道远,东下庄村也一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抱团”奔向致富路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精准脱贫是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首要任务。东下庄村以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建成了现代农业基地、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使农村发展的内生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改善农村面貌,发展乡村产业,把幸福美丽新农村建成了村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等原则积极发展促进村庄全面发展,在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通过要素集聚、技术渗透、制度创新,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农村新型业态,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完善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东下庄村还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村农业创收创新,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近年来,东下庄村全力投入建设新农村的火热实践中,为此村委会制定了东下庄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紧紧的围绕着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和谐发展、农民增收增效”的二十四字方针,把全村着力打造成居住核心区、绿色产业区、生态养殖区,休闲生活区并逐渐发展种植和养殖的两大产业链条,争当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由于东下庄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水资源较为丰富,他们将原来荒废的水渠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使鱼塘面貌焕然一新。村里还投资6万多元在整修完毕的水库内投放鲤鱼、草鱼、鲢鱼等鱼苗,并安装了4台输氧机。鱼在水库内长势良好,平时也有不少钓鱼爱好者前来垂钓,村里已经连续举办多场钓鱼比赛扩大影响力,开启乡村旅游新模式,村集体收入增加的同时,村庄的知名度也不断攀升。
  2014年,村里倡导并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将村民承包地以入股形式流转入集体,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建造果园,引导群众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全村多数村民踊跃入社,实现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展望未来,东下庄村还将继续走以“农工结合、以工养农、以工致富”的路子,依托东下庄村土地资源,继续整合土地资源对外租赁,利用资金发展副业带动全村人民迈入新的台阶。
  东下庄村村民们也道出了他们简单朴实的梦想:希望东下庄村的日子过得更好,老百姓腰包更鼓,幸福感更强,全村人民都共享美好幸福的新农村。
  徜徉村中,冬日的暖阳下,三五村民共话桑麻,门口枝头挂满的红柿子,你想摘就摘,村里人毫不介意,甚至直接跑回家让你摘个够,实在不要还会拼命往你怀里塞。
  朴实,幸福……一时间,在这个美丽的小乡村,幸福感油然而生!
  王海建正在指导安装铺设入户暖气管道。 实习记者 胡雪琳 摄
  东下庄村处处绿树成荫。
  东下庄村是个闲适的村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