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咋“闹”更有文化味
2014年02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再有两天就是元宵节了,2014年的元宵节还有点特殊,元宵节和情人节赶到了一块儿。当一些年轻人忙着张罗玫瑰、巧克力那档子事儿的时候,有人就为元宵节缺少文化味儿而担忧起来。怎样让元宵节更有文化味儿?对此,剪友们议论纷纷。
  学做元宵“闹”起来
  @付文强:10日去父母家吃饭,饭后母亲说她过两天要包元宵,让老婆有空的时候过去给她帮忙,没想到老婆对包元宵一点兴趣都没有。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各民俗节日中唯一以“闹”为核心内容的节日。一个“闹”,让多少文人墨客抒情畅怀,感慨万分。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人感叹如今“年味儿”越来越淡。
  元宵节没有文化味的主要原因,除了缺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外,就是一些年轻人以上网、K歌等形式过元宵节,替代了传统的赏灯、猜谜的过元宵节方式。
  如何让元宵节过出文化味,笔者觉得,一是用欢笑代替鞭炮;二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元宵,既学会了厨艺,又浓厚了亲情;三是有关部门尽可能多地组织乡村、社区民间艺人传授花灯制作方法,让孩子们既继承了民族文化,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四是市民应积极参与到社区或乡村组织的舞龙舞狮、划船打鼓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元宵节过得有滋有味。
别想放烟花的事儿了
  @刘建国:往年的春节和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一项重要内容。如今省城空气质量堪忧,想用燃放烟花爆竹过元宵节,还是省省吧。
  其实除了燃放烟花爆竹,烘托喜庆气氛的方式还有很多。像民间的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逛庙会等大量民俗活动,不仅环保还能唤起人们对传统的回忆。而当下,很多人最欠缺的就是对很多优良民俗文化的传承。
  因此,在元宵节,最为重要的就是合家团圆、享受亲情。烘托喜庆气氛,也并非只有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种方式,只要能增加节日气氛,不妨多在其他健康民俗习惯上多下点功夫。如果市民将精力放在花灯巡游、花卉灯展、猜灯谜等民俗活动上,用低碳环保的方法度过欢乐的节日,何乐而不为呢?
街头手摇元宵曾是一景
  @袁青:现在自己动手制作元宵的越来越少,人们到超市里购买袋装的速冻汤圆煮食更加方便。记得以前济南的街头也有不少手工制作元宵的店,光看着师傅如何手摇元宵,那就是一道景儿。在店铺面前摆着几张桌子,桌子上面有几个笸箩。摇元宵的师傅戴着白帽和套袖,穿着围裙,干净利索,不时地抖动笸箩,馅儿裹上了糯米面,用笊篱过水再摇,几遍就做好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认为过圣诞节、情人节更时尚,传统节日过不过都无所谓,这当然不行。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会自然形成民族凝聚力。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当继续挖掘并发扬下去。除了个人多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外,相关文化单位如果能多组织鼓子秧歌、吕剧、山东琴书、山东快书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俗艺术表演等特色项目,就能为今年的元宵节再添些文化味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