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刚 时间可能会冲洗掉一切,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作家,都对人生充满同情与热爱,诚所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中学时代大都学过山东作家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并由此记住了王愿坚这个山东作家,不过,对他的同族兄弟王意坚,则往往不甚了解,对这个名字,很多人甚至闻所未闻。但如果说到姜贵,学过中国现代文学的人对这个名字就不感到陌生了。其实,王意坚就是姜贵,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 王意坚,笔名姜贵,山东诸城人。20世纪的山东诸城,很是出了一些影响20世纪历史的人物。“五四”时期的王统照也是山东诸城人。王统照是作家,影响力相对较小。当然,对20世纪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个诸城人莫过于康生与江青了。 与王愿坚不同,姜贵在政治立场上支持国民政府。中学时代,姜贵在济南省立一中读书,中学毕业后,加入国民党,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后来还曾在汤恩伯部下担任上校。上世纪40年代末,随着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姜贵也追随国民党去了台湾。 姜贵之所以成名,与胡适的提携密不可分。上世纪50年代的姜贵,在台湾用章回体的形式写了小说《今梼杌传》,这部小说以山东诸城的几个大家族为中心,写出了时代的风雨变迁。 1957年,身在台湾的姜贵将自己写好的小说《今梼杌传》(后改名《旋风》)邮寄给了远在美国的胡适。胡适看过之后,大为赞赏。1957年12月8日,胡适给姜贵写了一封回信,其中说道: 你真是有心人,可惜我没有机会得读你以前的小说。在读完这本小说之后,我最佩服你借方天茂嘴里说的一句话: 你所凭的只是一种理想,像修仙的人打着坐辟谷一样,为了一种永远不能实现的想象去吃苦,实在是没有意义的。 此后不久,胡适从美国回到台湾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这时候,姜贵的这部小说已经出版,小说的序言用的就是胡适给姜贵的这封信。在胡适的推荐下,姜贵的《旋风》在台湾风靡一时。 当时,台湾一位女作家也将自己的小说邮寄给了胡适。看了她的小说之后,胡适认为她写的远远逊色于姜贵。当时,齐邦媛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兼差,胡适经常领客人前往故宫博物院参观,两人有过来往,胡适也曾向她推荐姜贵的书,据齐邦媛在《巨流河》中回忆,当时胡适曾对她说: 最近一位女作家寄了一本书给我,请我给一点意见,同时我又接到姜贵的《旋风》,两本书看完之后觉得这位女士的作品没办法跟姜贵比,她写不出姜贵那种大格局、有史诗气魄的作品。 回到台湾的胡适,听说姜贵生活窘困,而此时恰好台湾有“文艺奖金”的评定,当时,还有六天就到截止推荐日期了,然而,因为不合“文艺奖金办法”第五条的规定,胡适没有推荐的资格,于是,写信给梁实秋,希望他“以‘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的资格推荐这部曾经《文学杂志》第六卷六期登出两万多字作介绍的《旋风》小说”。 收到胡适的信之后,梁实秋当天就给胡适回了一封信,信中,梁实秋虽然相信《旋风》“一定是一本有价值的创造”,但因为自己“很可能是审查人之一,若加推荐,届时反倒不好说话了”。信中,梁实秋还说,“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今天在苏雪林先生为陈纪滢先生所作推荐的书上也没有签名”。最终,梁实秋将《旋风》原书及推荐书托郭量宇带还给了胡适。 郭量宇,就是后来以写《中国近代史》著称的郭廷以。此后不久,胡适又给毛子水、姚从吾等人写信,希望他们也推荐姜贵的《旋风》,由此可以看出胡适对此书的推崇。 然而,或许是准备太过仓促,《旋风》没能获得这一奖项。此时,姜贵正经济困难,胡适写信并送给他钱,予以资助。 在胡适等人的鼓吹下,当时在美国致力于写作《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夏志清也看了这本书,并大加赞赏。 在胡适、夏志清等人的大力揄扬下,姜贵声名大振,成为现代文学史中绕不过去的著名作家。令人慨叹的是,作为同族兄长的姜贵(王意坚),与作为弟的王愿坚,无论在思想立场,还是在政治态度上,未免显得格格不入、冰火两重天。当然,时间可能会冲洗掉一切,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作家,都对人生充满同情与热爱,诚所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本文作者为文史学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