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6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有话枣说 冯波 5日下午四点多钟离校前夕,枣庄市第十六中学北校区内,考生集体“撕书”“减压”,一张张纸屑从教学楼里翩翩而坠。在学生的一片欢呼声中碎纸横飞,与其朝夕相处了三年已久的教材顷刻间就这样“寿终正寝”,更有红彤彤的鞭炮伴着学生们的欢呼响彻校园。(《齐鲁晚报》6月6日报道) 像这种“撕书减压”的闹剧在每年的高考前后这个特定的时刻,全国各地的高中都会有几处轮番上演。前几天,就有媒体报道:陕西长武六名高三学生撕书减压时因老师出面制止而遭到殴打。教材、书本俨然成了考生的“眼中钉”、“肉中刺”,何其罪过?原本是一个个天真烂漫,喜欢学校,喜欢课堂的孩子,长大后却被应试教育弄成了一个个“撕书”之徒,制度的极端直接导致人的心理发生了异化。 如果我们的社会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对这种极端现象熟视无睹,不及时进行谨慎的反思,甚至像某些人带着“欣赏”的心态轻描淡写地称之为“有效减压”,那么,枣庄市第十六中学北校区的孩子们既不是“撕书减压”的第一个,也更不会是最后一个。 我们从小时候就接受这样的教育,认同这样一个理念:知识是人生的宝库,是开启人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教材、书本本来代表着知识与学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表示出足够的尊重和敬仰。但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苦心经营的教育世界出现了断裂与畸变,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竟然对他们曾经获取知识的课本充满了仇恨。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之下,孩子们的学习有何快乐可言?究其原因,仍然是“唯分数论成败”的幽灵在徘徊,我们选拔人才的途径过于狭窄和评价人才的标准太过单一。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改革的话题永无穷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地成材,这是教育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