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秘书长”超编,源于权力无“边”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要想给副秘书长“瘦身”,就得从根本上减少地方政府对“协调”的需求,通过简政放权、出台权力清单等,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分割,给政府权力划好边界。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近段时间,地方政府副秘书长新的一轮瘦身正在悄然进行。据媒体调查统计,多地配备的副秘书长人数仍远超副职领导,有的地方政府多达十五六人,比配备的副职领导人数多出一倍。
  说到副秘书长,无法回避的现实就是这一群体对下是“领导”、对上是“秘书”的特殊身份,而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协调不同部门或不同领域之间的工作。较为常见的地方政府副秘书长超编现象,表面上看是编制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本质上则反映出政府职权边界不清的深层问题。
  关于地方政府副秘书长的人数问题,引起关注可谓由来已久。2008年,辽宁铁岭政府网站公布了20名副秘书长,经网友曝光引发了一股“晒晒副职官员”之风。从媒体报道来看,之所以会出现职数超编,是因为一些地方将副秘书长当做“人事安排”的出口,这就造成了“平时没有任何事,只是开会去坐一坐”的怪现象。过于臃肿的副秘书长“队伍”,所反映出来的最直接问题就是人浮于事,这既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也占用了过多的财政资金。
  正因如此,给副秘书长“瘦身”成了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在今年被中组部列为了重点工作之一。事实上,中央规范地方政府副秘书长配备至今已有5年,但具体实践中并未得到严格执行,超职数配副秘书长的问题在去年中央巡视组的两轮巡视中都有发现。这之中暴露出的最突出问题就是编制管理缺乏法律法规相应支持,出于“加强协调能力”、“推动中心工作”等方面的考虑,副秘书长的配置仍有较大弹性。应对的方法自然是编制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定化,诚如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所言,副秘书长等岗位在各层级的配置,“都应在地方政府组织法中逐一明确。”
  当然,编制管理的依法依规只是一个方面,给副秘书长“瘦身”,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划清政府的权力边界。从历史角度来看,副秘书长队伍的“膨胀”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背景就是政府职能的扩展以及领导管理面的加大,这也引发了政府部门职能不清、边界模糊、有利就争、无利就推的后遗症。而现实中副秘书长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分管领导的负责领域或是政府力推的重点“工程”,在部门之间做协调。看来,要想给副秘书长“瘦身”,就得从根本上减少地方政府对“协调”的需求,通过简政放权、出台权力清单等,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分割,给政府权力划好边界。
  事实上,之所以有很多人关注副秘书长“瘦身”问题,也正是对政府职权划清边界充满期待。因为在一些已经曝光的腐败案件中,恰恰是权力边界不清,给“副秘书长”这样的领导“身边人”留下了腐败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给副秘书长“瘦身”的过程中,既要有严格编制管理的治标之举,也要有划定政府权力边界的治本之策,标本兼治才是长久之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