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采购乱象丛生
为卖剧制片方狠下“血本”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邱祎                       
  近日,记者调查了多家卫视电视剧采购情况,不少影视公司透露,在电视剧交易过程中,握有垄断播出渠道的电视台往往处于强势地位,拿回扣送人情在电视剧采购中习以为常,制片方为了卖出新剧不得不遵循这些“潜规则”。对于电视剧购剧乱象,业内人士表示,要想完全杜绝,必须建立公开市场,采用透明、公开的交易规则。
  乱象1 拿回扣
不“打点”新剧卖不出去

  “观众能从电视上看到什么剧,其实就是电视台购剧部门那个最直接的负责人拍板的。那是很小的一个圈子,有点权钱交易,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北京一家影视剧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这在圈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每年上万集新剧拍出来,超过一半没有平台播出,电视台负责采购的人权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对于实力较弱的中小影视公司来说,他们几乎可以决定一个公司的生死,如果你不遵守,你拍出的剧就很难卖出去,在这个行业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把剧卖出去,只能给采购负责人回扣。
  对于回扣问题,张先生透露,一般的制作企业拍摄一部电视剧花出去的公关、接待费用约为总销售额的5%,而小的企业可能要花10%来“打点”关系,这部分费用被称为电视剧的“灰色成本”。对于电视台采购部门的负责人,“打点”的金额更大,因为太过敏感,张先生拒绝透露具体金额。
乱象2 送人情
关系熟了随意买剧

  张先生告诉记者,电视剧买卖的圈子其实很小,缺乏透明和规范的机制,基本上属于电视台采购人员和影视公司发行人员之间的私下交易,电视剧的买卖更多依靠关系和人情,所以对于制作机构的发行人员来说,除了要清楚出品电视剧的定位、市场潜力、目标发行区域等专业性问题外,与电视台采购人员的良好关系也是其顺利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旦影视公司的发行人员和电视台采购人员混熟了,乱送人情就成了常事。”张先生表示,去年某知名导演拍摄的一部长篇剧因错失播出机会,导致销售困难;后来她中途临危受命执导某卫视翻拍的电视剧,这家卫视出于人情收购了她的长篇剧,再后来该卫视电视剧采购人员和这位导演及其背后的公司混熟了,一口气买了该公司好几部剧。采购人员的“人情账”经常左右着影片,决定观众看什么。
业内回应
正在逐渐规范购剧环节

  对于电视剧采购出现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家影视公司和电视台,多数影视公司面对这个问题都显得很谨慎,可能担心破坏和电视台的关系,拒绝谈更多的细节。几家一线卫视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都以“审计部门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或者“不具体负责这个项目”回应。
  某卫视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目前很多电视台注意到了购剧环节存在的种种问题,正在想办法杜绝这种乱象。多家卫视加强了对采购部门和采购人员的监管,并实行收视率和责任编辑效益挂钩的考核制度、电视剧价格和收视率挂钩的购买制度。一旦购买的电视剧质量太差、收视率太低,购剧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面临下岗。
专家建议
建立公开公平的交易机制

  对于乱象,业内人士呼吁电视剧交易建立更加合理、透明的市场环境,根本解决办法还是让采购公开化,同时制片公司最好能逐渐建立类似行业协会联盟,掌握更多话语权,增加和电视台谈判的筹码,实力对等才能改变目前制片公司围着电视台转,为买剧者提供种种好处的境况。此外,应该引入第三方机构,双方交易和采购交由第三方机构去运作,在公开公平的交易机制下接受各方的监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