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父兄被日军掳去做劳工
潍城村民王东福希望更多人提供线索,帮他“找到”亲人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5月,王东福找部门开证明信,打算启程去东北。
   本报记者 董惠
  抗日战争期间,潍城村民王东福的父亲、哥哥从青岛被掳去伪满洲国做了劳工。至今已七十年,杳无音讯。
  多年来,王东福苦寻无果。近日,年逾古稀的他再次启程去了东北。而他也希望更多人能够提供线索,帮他“找回”亲人。
70年前,父兄被掳往伪满洲国
  15日,记者来到位于潍城区北关街办尧里王村的王东福家中,见到了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
  王东福回忆称,他的父亲名叫王臻、哥哥名叫王东振(又名王东鲁),都是潍城区北关街办尧里王村的村民。1944年,父亲、哥哥被掳走做劳工,那一年自己仅有5周岁。“真是没什么印象了,后来的事情都是听我老母亲跟我念叨的”。而现在的家里,也已完全没有了哥哥、父亲的任何痕迹。
  “当时,实在是太穷了,庄户人也没啥挣钱的办法,当时父亲听说,日本人在山东招人,从青岛到东北伪满洲国做劳工,能给发工资,就带着哥哥一块去了。”而令全家人没想到的是,这一走竟然成了永别。
  一家人也只剩下王东福跟母亲相依为命。家里的顶梁柱都走了,王东福跟母亲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我当时五岁,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母亲就只能带着我到处要饭吃。”王东福回忆说,后来,多亏了大伯帮衬着,娘俩的日子才慢慢好过了起来。
当时来招人的是个日语翻译
  采访中,王东福告诉记者,老母亲还在世的时候,就时常念叨着被掳走他乡的父亲及哥哥。“母亲是个女人,也没什么文化,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她想走也不知道去哪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能够记得的当时父亲、哥哥走时候的信息也逐渐碎片化。尽管如此,固执的老母亲却一直没有放弃过找回亲人的想法。“临走的那段时候,还不断地跟我念叨着”。
  王东福告诉记者,根据母亲当时的回忆,大约记得当时前来招人的是来自潍坊成章公社的一位姓范的人。“听说,他是个日语翻译。来村里下了招人通知”。
  根据母亲提供的信息,长大了、有一定能力的王东福开始四处打听找寻亲人。但去打听姓范的人、去了很多部门试图查询,却都没有结果。
  而2003年,一封名为“潍县在日劳工登记启事告知信”重新给了王东福希望。记者在这封告知信上看到,“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劳工索赔案未登记者请于2002年11月起进行登记”。告知的署名为,“坊子区清池镇李家寨子村张君早”,还有一个联系电话。
  王东福告诉记者,当时,仅潍县的赴日劳工就达几百人,多年来,自己也有很多像他一样“等待家人”的同伴。2003年,他们也结伴去了登记地点,“当时每个人交了40元的登记费,负责登记的人告诉我们在家里等着就行”。但后来,王东福再次来到登记地点时,却发现“原来是个骗子”。当年,那个叫张君早的人就不见了踪影。而且经过打听后得知,李家寨子的村民根本不任何那个叫张君早的人。
启程去东北寻亲人线索
  今年四月份,王东福从一家媒体上得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第一次通过官网全面、完整地公布了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名单,其中,涉及人数达34282名。王东福感慨地说,“一下子,感觉又有盼头了”。
  王东福说,现在自己年事已高,孩子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无论生死,都想知道父亲、哥哥在哪”,自己有生之年,希望还能够“团聚”,也可以告慰已经过世的老母亲。
  于是,今年5月份,王东福又找到居委会等部门给写了证明信,证明自己的父亲、哥哥在1944年3月从青岛去了伪满洲国做了劳工。此去杳无音信,自己希望可以去东北了解亲人的生前状况。
  8月16日,王东福在儿子的陪同下,带着希望、母亲一辈子的遗憾启程去了东北大连。18日,记者再次联系到王东福时,他说,“来大连两天了,还没什么进展”,三四天后,如果还是没有结果,自己就要返回潍坊。
  采访中,王东福坦言,父、兄做劳工一走就是七十年。想要讨回公道,想要赔偿,对自己而言,已经不那么重要。“现在就是希望更多人能够给提供更多的线索”,让自己能“再见一次”亲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