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铜像迎请安放仪式举行
铜像被安放至聊城市技师学院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孔繁森同志铜像安放仪式在聊城市技师学院举行。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本报聊城8月18日讯(记者 刘云菲) 今年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殉职20周年,聊城市技师学院作为孔繁森同志的母校,将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一起共同举办系列纪念活动。18日上午,孔繁森纪念馆把孔繁森铜像赠送、迁移到聊城市技师学院,在学院里举行孔繁森铜像迎请安放仪式。
  18日上午,孔繁森铜像迎请安放仪式在聊城市技师学院举行。随着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唱,安放仪式正式进行。聊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庆忠,聊城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李友渔共同为孔繁森铜像揭幕。随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工作人员、聊城市技师学院学生代表向孔繁森铜像敬献鲜花。在场人员向孔繁森铜像三鞠躬。
  聊城市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福瑜在安放仪式上致辞说,孔繁森同志的一生可以用三副对联来描绘:“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为国事、为民事,一片善心谁可留作;天为悲,地为泣,勿言好人一生平安”;“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孔繁森精神和教育实践活动主题高度契合,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道德、作风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对“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生动诠释。要充分挖掘孔繁森事迹,搞好馆校共建活动,为弘扬孔繁森精神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孔繁森同志于1944年7月出生在东昌府区堂邑镇五里墩村,1959年7月考入聊城市技师学院前身聊城专员公署技工学校电工专业206班学习,1961年7月即将毕业的孔繁森参军入伍,1968年3月复员后又回到母校工作,直到1971年5月。后来两次进藏,历时10载。1994年11月29日,他在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