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世淦在《乡胞记》里记录了1938年3月到1945年8月,鲁南地区遭日军杀害的5484位同胞的名字。
任世淦写的《大逃亡》,记录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枣庄人民被迫逃亡的故事。
一辆老旧自行车,一部国产相机,山东枣庄的任世淦在退休第二天便开始了他的“寻史苦旅”。十五年前,任世淦得到一本《东史郎日记》。任世淦的这本《东史郎日记》有三百多个老人看过,沾满泥土的书已快被翻烂了。“拿着它,我沿着日军入侵线路,发现大野联队在枣庄犯下的罪行远超过日记中描述。”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周国芳
按图索骥,发现那个年轻人已被杀害 在《东史郎日记》枣庄部分,“绑杀年轻人”是唯一一处有关屠杀的记述。
《东史郎日记》有载:“有个年轻的支那人,我本想用来使唤的,可不管问他什么,都回答不懂得!不懂得!叫我来气,真想砍了他的头。我把他手脚捆住扔进棚子里,明天早晨出发时要把他送进地狱。”这个年轻人后来是生是死?东史郎在日记中没有交待。
任世淦沿着《日记》中日军“从临城到枣庄”的线路,找到了洪洼村。村里的老人们说,当时确有一个叫孙延年的年轻人被鬼子抓去当苦力,可第二天一早便被鬼子在泰山庙一个棚子附近杀了。任世淦从薛城到枣庄,顺着鬼子扫荡的路线清查了一路。经过多次核实,在这一线路上,被鬼子杀害的所有老百姓中只有孙延年一人是被抓去当苦力,然后绑在树上杀死的。
东史郎在日记中记录他曾在一处民房火化战友,但只描写是在峄城区阴平,没写具体地点。当任世淦一路寻找时,辛庄村大户人家孙晋连之子孙忠冉拿起当年家宅的一块似曾烟熏火燎过的旧砖说:“难怪逃跑回来时见到后院有一大堆灰,而且所有木制家具没了。这么说来,我家里院就是当年火化鬼子的地方。”
在《东史郎日记》枣庄部分,“绑杀年轻人”是唯一一处有关屠杀的记述。除此之外,日记中大多是一些景物和乡愁的描写。然而经过走访调查,任世淦惊讶地发现,当年在整个枣庄,东史郎的第二十连队总共屠杀了190多人。
寻访北沙河惨案幸存者 “家里死了十四口,躲邻居井窖幸存。”
滕县(今滕州)北沙河大屠杀是滕县保卫战、台儿庄大战期间最早发生的日军大屠杀。1938年3月15日,日军矶谷师团(十师团)赖谷支队在邹县完成集结,奉命突破界河防线。日军主力向东迂回,中路少数兵力沿南北驿路向滕县县城推进。行至北沙河,见驿路横断,村墙贴有抗日标语漫画,抓来苦力又不称意,日军便开始了一场疯狂大屠杀。
北沙河的一处处土洞、井窖、地庵在当时成了无辜村民的埋葬场。
2002年,任世淦老人见到了北沙河惨案的幸存者常金英,当时已经七十八岁了。常金英回忆起那场萦绕在脑海里的恐怖印象:
我婆家姓司,在下司堂,北沙河是我娘家。日本鬼子进北沙河杀俺常家十四口,差点杀绝。那年我十四岁,我父亲叫常宝平,他和罗士斌被抓去垫路,后在村西被杀时,我还在邻家王岗家的芋头窖里藏着。
当时一听枪响吓得没了魂,就都下了芋头窖,然后再把小饭桌朝天盖住了窖口。谁知道鬼子一眼就看出来了。搬开小桌,鬼子枪口对着王岗的婶子,硬逼她上去。王岗的婶子踮着小脚一蹬一蹬往上爬。她爬上窖去就挨了三刀,又被摔回窖里来。
鬼子又用枪对着王岗的娘。王岗的娘哭着答应说:“老总呀,我上,我上!”她还没爬上窖口,就被鬼子迎头一枪打落到窖里。转脸一看,王岗的婶子连抓三把沙子往嘴里撒,她咯吱咯吱嚼完三把沙子就再不动弹了。
“娘把俺小弟捂死在山洞里” 娘生怕小弟的哭声引起日军的注意,就把正在吃奶的小弟紧紧捂在胸口。
为了搜集日军侵华罪证,任世淦用了近20年时间,走访了1000多个村庄、1000多位知情人,记录下数百万字的笔记。
近两年,任世淦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成册,其中一卷《大逃亡》,记录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枣庄人民被迫逃亡的故事。其中,逃亡中的孩子就记录了十五例。“实际上,因为战争逃亡的人数要比记录的多得多”。一篇名为《娘把俺小弟捂死在山洞里》,讲述了枣庄市中区孟庄镇马山后村的王成法幼时的逃亡经历:
台儿庄大战那年我八岁,日本军队占了枣庄,把我爹(名叫王福友)抓走,娘哭哭啼啼担心爹的死活。有一天,日军从郭里集向这北山里进攻,企图消灭我抗日的主力部队。
没了爹在家,娘只好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去逃命。八岁的我是老大,二弟六岁,三弟四岁,四弟一岁半。娘抱着四弟带着我们沿着山道逃到鳌山,钻进了“罐鼻子”山洞。满以为远离战火,平安无事。谁知日军的炮弹一颗颗落在山洞附近爆炸,接着机枪声响起来,小弟受到惊吓,哭泣起来。
娘生怕小弟的哭声引起日军的注意,就把正在吃奶的小弟紧紧捂在胸口。待了一会儿,外面没有动静了,小弟也在娘的怀抱里没了动静。娘松开手一看,小弟耷拉着头,已没了呼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