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参赛选手身着古装进行演讲。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济宁12月9日讯(记者 汪泷 通讯员 刘金同) 12月9日,由济宁市文物局主办的“文物情·中国梦·讲济宁文物故事”演讲比赛的决赛掀开战幕,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11位一线文博工作者,凭借着对文博事业的热诚之心,在舞台上描绘出了济宁文物的别样美。
经过此前预赛、复赛的层层选拔,当日下午2点半,11位脱颖而出的选手们站在了决赛场边。他们有的默念着演讲词,有的最后整理一下妆容,渴望以最佳的姿态呈现在决赛的舞台上。第一个登上舞台的是来自邹城市文物局的讲解员王文燕,身着古装的她伴着悠扬的古筝配乐,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孟庙内珍藏的“仁廉公勤”官箴碑的故事。
随着选手们逐一登场,济宁的那些流传千年的历史文物古迹,都在舞台上以别样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纪念馆的讲解员战宣宇,更是讲出了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赠汪伦》背后的故事。
随着舞台大屏幕上一幅又一幅济宁各处历史文物古迹的画面出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济宁段、镇水除妖的兖州“天下第一剑”、发掘出珍贵佛牙舍利的汶上太子灵踪塔、见证大运河繁华千百年的南阳古镇,这些济宁各地机具代表性的珍贵历史文物古迹,在参赛选手们的讲演中,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11位参赛选手最终在评委的严格打分下一分高低。来自济宁市博物馆的讲解员李金灿和曲阜市文物局的讲解员颜芳凭借出众的表现获得一等奖,其他9位选手则分获二、三等奖。比赛最后,展现济宁文博人风采的歌曲《济宁太白楼》,在济宁市艺术团青年歌手白洁扬的倾情演唱中,响彻舞台。
相关链接
分享文物故事 让百姓走近历史
今年11月2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曲阜及作出重要讲话一周年的日子。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发掘济宁市丰厚的文物文化资源,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建设工作,济宁市文物局启动了“文物情·中国梦·讲济宁文物故事”演讲比赛。
“文保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老百姓的文化认知度和文化自信度却还急需提升。”济宁市文物局局长丁海燕告诉记者,近年来济宁市的文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许多古老的历史文物古迹经过保护性修缮后,重新回到了百姓的视野中,成为许多县市区珍贵的文化地标。
“济宁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既是因运河而兴,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所以我们要牢牢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权。”丁海燕说,这就需要老百姓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近文物,成为保护济宁文物的一份子。她表示,通过举办讲故事大赛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济宁文物故事得以传播,也更利于丰富济宁市的历史文物档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