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科技市场老厅一楼大厅内景。见习记者 刘飞跃 摄
济南科技市场老厅外景。 见习记者 刘飞跃 摄
对于济南人来说,以前购物多是去商场、超市,比如买电脑就去科技市场,买书就去新华书店,买家用百货就去小商品市场,买衣服就去泺口服装城……而在互联网兴起后,网购以其低廉的价格、多样化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市民在购物时多了一个选择。
面对电商的冲击,科技市场、新华书店、服装市场以及小商品城开始“触电”,悄然转型。那么,它们转型的效果如何?济南市民能否因此真正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为此,本报特推出“传统行业转型启示录”栏目,看看济南人身边的这些行业如何搭上互联网顺风车,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12月18日上午,华强电子世界大楼外,一棵高达六米的圣诞树摆在那里,工人正忙着往树上挂彩灯。如今,到济南科技市场逛的顾客不再只是购买电子产品,市场内电影院、KTV、餐馆等休闲、餐饮店铺纷纷入驻,一条以科技市场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生态圈正在形成。随着IT产业的不断式微,济南科技市场试图通过“转型”来挽救目前的颓势。
本报见习记者 刘飞跃 孙业文
销售量下降七成
能撑下来就不错了
记者了解到,1997年5月1日,济南科技市场老厅在山大路开业,逐渐发展成为山东省建立最早、品牌最全、最具影响力的第一所计算机综合大卖场。由于效益颇佳,随后以老厅为中心,高科、齐鲁、二期、百脑汇、赛博、华强等科技市场相继建立,缔造了曾经的“IT行业的神话”。
12月18日上午,华强电子世界大楼外,一棵高达六米的圣诞树摆在那里,工人正忙着往树上挂彩灯,为圣诞节增添了些许节日氛围。
与楼外热闹的场面相比,济南科技市场老厅内显得有些冷清,不少商户在织毛衣,有的聚精会神地玩着手机,还有的则在打扑克牌……
此时,做电脑显示屏生意的范经理正在与“邻居”闲聊,见到记者过去,以为是来购买电子设备的客户。待记者表明来意后,她说,以前生意很好做,租个店铺进点货就能挣钱,但是这两年电子产品生意很不好做。
“现在网上购物这么方便,许多小的电子产品我都是从网上买。”市民王女士称,网上的商品价格便宜,而且是送货上门,她非常喜欢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不过鉴于网上售后比较麻烦,购买金额比较大的电脑产品还是会选择实体店。“受电子商务冲击太大了,因为网上的东西很便宜,实体店里的东西要比网上贵很多。”她说。
虽然现在生意不好做,范经理称,她坚决不去网上开店,就在实体店里卖电子设备。她称,网上的东西太便宜了,她的电子设备放到网上价格肯定高,根本没有优势。
与范经理不同的是,面对电子商务的大潮,科技市场的一些商户开始“触电”,衣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衣女士从事电子产品代理销售行业已经有十五六年的时间了,可以说见证了济南科技市场从辉煌到衰落的历史。
她回忆说:“十几年前电子行业是卖方市场,电子产品需求量很大,进入新世纪后,2007年到2009年卖得最好,但是2010年商家突然感觉到寒冬来了,销售量下降了70%。”衣女士的公司主要销售键盘、鼠标,她称,虽然开了网店,但是基本上不卖。
“网站不会推送我的产品,而且开店还要押金,网上就是零零散散地卖,一个月也卖不出一两个键盘。”她说,淘宝、天猫的电子产品非常便宜,但是其产品的质量很难保证。
“刚开始的时候租个摊位就能挣钱,现在能在科技市场里撑下来都不错了。”她称,现在店面的销售除了零售外,大部分还是公司订单和其他地市的代理客户。
柜台前排队等装机
曾经的火爆不再有
韦先生1997年就入驻济南科技市场,从事电脑组装、CPU风扇和办公耗材批发等生意,作为最早入驻科技市场的商户之一,韦先生是济南科技市场发展的见证者。
“1997年科技市场成立之初,生意并不是很好。”韦先生说,科技市场是济南第一家IT卖场,知名度低,加上当时电脑的组装费用比较高,一台电脑一般都要1万元以上,无论是商户的入驻率还是购买电脑的消费者数量都比较小。
“1998年整个市场商户入驻就满了,人气也越来越旺。”韦先生称,1999年市场全面火爆,从一楼到三楼一个空位都没有,来买东西的人都是摩肩接踵。“到了周末,刚一开门,大批人就会一拥而入,我的柜台在二楼C厅,每天门前都有排着队装机的人,而且都是不认识的人。”韦先生说,只要公司开着门,有技术能装机,就有人排队装机,这种现象在整个市场都很普遍。
“当时一节柜台的转让费高达20万。”韦先生说,由于生意太火爆,市场里柜台的转让费都到了20万,但还是有人争先恐后地抢柜台,因为20万有的公司一个月就能挣出来。
“这种火爆的场面一直持续到2004年,之后柜台的转让费慢慢降了下来,由几万到几千直到现在平租都没人租了。2005到2008年这三年是生意的平缓期。”韦先生介绍,这三年生意总体上还可以,但是之前那种火爆的场面明显减少了,市场供需渐趋平衡,IT产业发展步调开始放缓。
科技市场管理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1997年到2007年,这十年是科技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创业者就是在那时候发家的。在这期间,由于电脑的利润高,随便在市场租个柜台,即便是不懂电脑的软硬件,也能赚个盆满钵满,但是自2008年以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IT行业价格越来越透明,生意就没有那么好做了,有许多商户也搬出去做其他生意去了。
手机、电商冲击大
租金、人工费增加
“现在整个市场都不景气,什么都不好干。”从事电子耗材的王先生说,电商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从网上购买产品,改变了以往只能从实体店购买的传统消费模式,使得电子产品的价格过于透明,大大压缩了产品的利润空间。
“现在许多顾客都是拿着自己写的报价单来找我们装机或购买电子产品,实体店的生意太难做了,电子销量直线下降。”从事电脑装机的马先生说,许多顾客经常是从网上查到价格后来实体店购买,不仅这样,而且还要到不同的店里进行价格对比,谁出的价格便宜,就从谁那买。
“智能手机的流行才是对IT行业最大的冲击。”韦先生说,在过去人们只能通过电脑来上网、聊天、看电影和办公,这种需求大大促进了电脑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手机智能化、触屏化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在手机上实现,而且手机还拥有电脑不可比拟的优势——便携。
“现在,人可以离开电脑,但万万不能没有手机。”韦先生说,智能手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慢慢改变人的消费方式。“现在市民购物只需拿出手机,点几下就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韦先生称,由于电脑硬件和软件的更新速度大大减慢,满足不了民众随时随地“移动式交流”的需求,智能手机成为今天的“王者”,传统的电脑行业逐渐式微。
“现在钱越来越难挣,但是租金和人工成本却翻了一倍多。”韦先生称,租金的上涨和人员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得商家入不敷出,这也是使许多商家撤出市场的重要原因。
IT产业风光不再 卖场纷纷多元化
由于IT产业受到手机和电商的巨大冲击,盈利空间大大压缩,济南科技市场正在谋求转型。
华强电子世界副店长徐晓冬表示,华强自建立之初其定位是做环渤海地区最大的IT专业卖场,卖场电子和IT产业就占到了90%,现在商场进行转型,也是形势所迫。
“2012年年底开始,电子业呈下滑趋势,卖场也随即调整业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徐晓冬称,华强电子世界有6万多平方米,在2011年11月开业之前,出租率已高达90%以上,但是半年之后就搬走了25%的商户,再过半年之后又搬走约25%,整个商场空了接近一半,面对这样的情况,华强选择了转型。
记者看到,华强的一层依然是主营笔记本和台式机等传统IT产业,二、三、四层的IT产业正在逐渐压缩,添加了新的业态;二层已经改成格子铺,被称为“华E尚街”,以后主要卖衣服、鞋帽、文具、珠宝、小饰品等商品,其格局和理念类似于洪楼的淘宝街,另外,二楼的超市也在装修中;三楼引进了许多全新业态;四楼则引进众多餐饮行业。
“当时盖这个楼的时候定位于IT产业,没有考虑过电影院、服装百货以及餐饮能进来。”徐晓冬称,华强卖场转型需要“接地气”,走大众化模式,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升人气。
除了华强进行了转型,科技市场其他商家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赛博的四层改成了餐饮,五层改成了电影城;百脑汇则改成了“淘商汇”,变成了电商服务平台;高科则改成了封闭式写字楼;二期则很有可能转变成商务快捷酒店。
格子铺七成已出租 人流量增加近一倍
“从2012年华强开始制定转型策略,到现在将近两年的时间,2015年1月1日一个全新的华强开始试营业。”徐晓冬透露,虽然电子市场转型很是坎坷,但是这两年商场的变化还是挺大的,商场的出租率、人气、知名度都在不断提升。
记者了解到,华强的格子铺已经出租了七成以上,而且呈递增趋势。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家住济南的孙先生就在咨询华强格子铺的相关事宜。
“这些格子铺租金在500元到2000元之间,在这个地块能租到这么便宜的商铺已经很难了,而且基本上不可能亏本。”孙先生说,打算给亲友租个格子铺,让他们来电子市场做生意。
除了格子铺,东营、广发等四家银行入驻华强电子世界,KTV、餐饮等娱乐休闲行业也进入了商场,儿童乐园也即将开业。
多样化业态进入华强世界,商场人流量和租户逐渐增加。徐晓冬称,2012年之前节假日的人流量每天在7000人左右,现在平时的人流量就在12000人以上,而且人流量还在增加。
“2012年的时候,整个商场只有400家,现在有600多家,下个月预计会增加100多家。”徐晓冬称,商场租户逐渐增加,为电子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此就餐的市民张女士称,以前华强、赛博、百脑汇到处是电子产品,给人的感觉非常“高端”,但是现在变得更加市民化了。
“周末有时候来吃个饭,或者陪孩子看个电影,与朋友K歌,吃喝玩乐一条龙,顺便看看有没有新的电子产品。”张女士说。
山东大学营销传播专家王广伟称,科技市场的这种做法是为了构建区域市场的生态圈,这样能够把客户固定住,增加客户黏性,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过来,从而带动科技类产品的销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