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银行揽储忙
理财产品收益率或迎上涨潮
2014年1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年末历来是市场资金相对短缺的时候。随着“年末效益”的显现,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将持续紧俏,各家银行的客户争夺战出现白热化局面,纷纷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抢滩年末理财市场,业内分析称,理财产品市场有可能迎来一波收益率“上涨潮”。
  理财产品收益率回暖
  受多方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持续下行。数据显示,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周平均收益率已从年初的5.76%下滑至上周的5.07%,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占比也从年初的40%以上跌至3%左右。
  尽管国家降低了存贷款利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不如前,然而随着年末的到来,银行纷纷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抢滩年末理财市场。记者注意到,目前,消失已久的收益在6%及其以上的理财产品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线,大部分理财产品收益集中在5%以上,有些产品收益超过了7%。
  据银率网统计,12月13日至12月19日,共有776款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发售,平均预期收益为5.23%。其中有45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6%(包含),占当期发售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总量的5.8%。而在上周,发售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6%(包含)的只有24款,占当期779款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总量的3.08%。在投资期限上,一年以上的长周期产品略有下降,短期理财产品受市场追捧。
锁定高收益理财产品
  专家表示,进入降息周期后,期限稍长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或将继续受到市场热捧,而浮动收益型产品因受降息预期影响,未来收益率不确定性较大,所以在发行数量上体现得比较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在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未来产品收益可能会继续下行。此外,理财师分析,在较为宽松的资金流动性环境中,开年后还有继续“降息”的可能性。记者注意到就有银率网分析人士表示,“这有可能是理财产品收益盛宴中的最后一次大餐。”
  一方面因为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未来中国进入降息周期是大概率事件,而理财产品收益率在降息的大环境下不会有很好表现。另一方面,有消息称取消商业银行存贷比硬性考核提上日程。银率网一位分析师表示,“一旦取消存贷比考核,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动力会随之减少,未来高收益理财产品或更加罕见。”
  因此,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可以关注中长期理财产品,提前“锁定”较高收益理财产品。在资产配置时,投资者除了购买中长期产品,还可以配置一些定存、短期的方便赎回的产品,以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最后,在选择岁末理财产品的时候,理财专家提醒广大投资者应注意两点:一是看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财产品都有一定的风险等级,投资者需要先做好风险评估,然后对比理财产品的风险,看看是否匹配;二是看自己运用资金的安排。由于大多数理财产品是不能提前支取的,所以投资者需要注意流动性风险。
         (中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