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前耕种神器“鹿角锄”出土
这是目前山东区域发现的最大的一件
2014年1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鹿角锄形似鹿角,加工细致。 本报通讯员 贾鹏 摄
     本报12月22日讯(记者 李榕) 近日,全省最大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鹿角锄”在乐陵市出土。据悉,这件鹿角锄是前期对龙山文化遗址重新勘探时在乐陵市五里冢遗址出土的,长约50厘米,质地光滑。目前就山东来讲,这是见到的最大的一件,对研究当时居民的生活、生产很有意义。
  乐陵古迹五里冢遗址坐落在乐陵市城区西南,五里冢村北30米处。4月初,乐陵市文物办工作人员与聊城考古研究所专家在对龙山文化遗址重新勘探时,在乐陵市五里冢遗址一处断层土的切面一侧发现了这个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鹿角锄”,和鹿角锄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个圆形的陶罐。“当时只是初步判定是原始时期的一件农作用工具。因启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近日才邀请省里的专家对无法定级、确定年代及名称的文物进行认证。”乐陵市文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健成说。
  “鹿角锄是龙山文化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工具,它是用当时的鹿角磨制而成。这件鹿角锄长约50厘米,质地光滑。虽然它断了,但是能够复原,就目前看,这件鹿角锄整体很完整。”山东省可移动文物普查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二级教授王永波说,这件“鹿角锄”上面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加工的也很细致,关键是它的体量比较大,就目前在山东区域看,是全省最大的一件。“这件鹿角锄的出土为研究我国龙山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物证,也对研究当时居民的生活、生产很有意义。”
  据介绍,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这个时期生产工具为铜石并用,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