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反向测评”给部门“挑刺”
一年测评两次,不满意榜单前15位的单位一把手接受纪委书记约谈
2014年1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22日讯(通讯员 王栋 娄延峰 记者 王晓霜) 一个政府部门,如果只是顺利完成绩效考核,但社会满意度不够,一样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因此,要看一个部门是否真正是人民的“公仆”,就要看该部门的满意度如何。今年下半年,滨州市运用反向测评方法,对各部门及乡镇的负面表现(不满意度)情况进行集中测评,不仅丰富了部门的考察手段和方式,也对各部门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滨州市一市直部门负责人王某心情郁闷。原来,今年11月份滨州市委专门搞负面表现测评时,他举双手赞成,因为他自我感觉平时为群众干了许多工作,非常有信心取得好成绩。可是咋也没想到,他所在的单位不满意度列全市前15名。“会不会是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与群众打交道多、利益直接,群众的意见多、问题多,不满意票也会相应地多?”这是王某刚刚知道成绩不佳时产生的疑问。通过接受市纪委书记约谈,他认真梳理反馈上来的问题,王某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俯下身子想想,虽然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但有多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还没有得到解决?有多少问题真正成为我们工作解决的重点?我们必须认真反省,通过更加努力和有针对性的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今年9月份,滨州对全市105个市直单位负面表现(不满意度)情况进行了一次集中测评;11月份,又集中开展了县区直部门及乡镇办负面表现测评工作。同时,对负面表现的测评的结果通过媒体对外公开,让全社会知晓,得不满意票前15位的市直单位“一把手”被市纪委书记约谈。从过去的满意度测评改为不满意度测评,反映的不仅仅是测评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让群众不说成绩、只找问题,了解工作的差距和不足。
  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表示,虽然现阶段教育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作风建设是无期限的。“我们把这次负面测评作为群众路线问题查摆后的又一次自我警醒,作为作风建设的一个‘加油点’,不断剔除杂质、提升纯度,使好的作风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一种信念、一种习惯,真正营造风正气顺的良好氛围。今后,滨州市将建立反向测评的长效机制,每年组织1-2次市直单位负面表现测评工作,继续完善测评工作的各个环节,更加合理地确定测评内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