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孩子20个被棒棒糖“拐走”
记者装扮人贩子,用各种小利轻松诱得多数幼儿上钩
2015年06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但小朋友最终没能经受住诱惑。 本报记者 刘海滨 摄
     对于幼小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会反复教育他们,要提防陌生人,不吃陌生人的东西,千万不能跟陌生人走。大家的教育效果如何呢?本报记者在东营一家幼儿园的配合下,假扮人贩子,通过零食、一起玩耍等手段诱惑他们,结果21个孩子竟有20个中招。

  文/记者 孙娜娜 魏菲 片/记者 刘海滨    
  套几句近乎
孩子把实底全讲了

  3日上午,在东营这家幼儿园园长的配合下,由3名老师带领21名6岁左右的儿童在幼儿园外的广场上做户外活动。由两名女记者扮演的人贩子对这些儿童展开“偷袭”。
  记者坐在离孩子们最近的花坛边,打开手机播放流行儿歌《爸爸去哪儿》,并故意把声音调到最大。不到一分钟,就有孩子在记者身边绕圈。记者借机套近乎,“你的鞋子真好看呀”、“你摘的那片叶子很特别”……当有孩子“上当”后,便开始询问他们的家里情况:“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许××”“你家住在哪里?”“商贸城那边。”“这么巧,我也住那边”……
老师眼皮下棒棒糖也把孩子勾走
  另一名记者则选定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刚开始搭讪,该男孩还比较认生。记者跟在他身后,跟他一起去采集树叶,10分钟后,这个男孩与记者逐渐熟悉起来,还有几个孩子也凑了过来。
  记者想把孩子们骗到马路对面,于是就说,“阿姨在马路那边种了一棵树,你们要不要去看呢?”没想到,真有小朋友附和着跟记者走。就在这时,有的孩子开始警惕起来,“老师不让去马路对面”,“我们要去跟老师说才行!”记者见状,忙拿出棒棒糖作为诱饵,真有两个孩子跟着过了马路。
一个孩子上当了
其他孩子警惕也放松

  在这些孩子中,琪琪是最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她看到记者拿着樱桃给一个两岁的孩子吃,就主动跑来搭讪。“阿姨,我知道这个校园哪里有蜜蜂,我带你去找……阿姨,你的方便袋中装的是什么?”当记者拿出棒棒糖给她时,即使有身边的小朋友提醒她“老师说了,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琪琪还是接过棒棒糖,并说“我现在不吃,放学以后再吃”。
  看到琪琪接过棒棒糖,其他孩子流露出羡慕的眼光,记者拿出棒棒糖分给了其他4名小朋友,并问道:“我们现在去找蜜蜂,还有人去吗?”这4名小朋友都举手要一同前往。就这样,5名小朋友在棒棒糖的诱惑下,离开了老师的视线。
绝大多数孩子上当
警示教育存在欠缺

  最终这21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孩子始终保持警惕。当记者第一次出现在他的小伙伴中间时,他就充当起“保护者”,无论记者接近谁,他都提醒该小伙伴“老师说了不能跟陌生人说话”。当记者给他的小伙伴吃棒棒糖的时候,他就在一旁提醒“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
  该幼儿园园长说,平时都会提醒孩子们,“不要跟陌生人讲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要随意跟陌生人走”等等。“也有陌生人充当孩子亲属来接孩子的情况,幼儿园的老师会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确认情况。即使这样,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仍很弱,在小区、商场等人员混杂的场所,孩子被人拐走的可能性还是很高。”该园长说。
  在此,本报提醒市民,在对孩子的防拐教育上您很可能还做得不够,找找漏洞,再好好补补课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