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谈及出租车改革时,舆论大多支持监管部门简政放权,呼吁权力不要越界,其实企业也应按规则出牌,不能因为一时改变不了现有制度,就用“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寻求突破。不遵守规则的市场,也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滴滴顺风车“橘色星期一”活动昨日拉开帷幕。根据滴滴公布的信息,该活动在338个已经上线滴滴顺风车的城市全面展开,将帮助数千万城市居民体验免费出行。搭顺风车出行,不仅经济、环保,还能增加社交,确实是值得推广的。但是相关企业也要提防不择手段的营销方式,防止把公益性的顺风车搞成变相的出租车。否则,不仅扰乱了出租车市场秩序,还会给顺风车带来致命的“出生缺陷”。
  滴滴顺风车自上线以来,补贴不断,不少车主在利益的诱惑下都加入了顺风车行列,甚至一些专车快车司机也都跳槽而来。砸钱的推广立竿见影,但也砸出了不少漏洞,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刷单骗补贴。有和同事或朋友联手作假的,有夫妻两人骑着电动车刷单的,凡是能想到的骗补手段几乎都使上了。这些骗术,相关企业未必不清楚,这本来就该在程序设计环节中想到,也可以借助软件升级弥补,他们之所以对骗补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非是放了长线“利诱”更多客户,制造一种“人傻钱多速来”的跟风效果。
  商家“装冤大头”式的营销,迎合了很多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看上去是双方共赢,其实败坏了社会风气。骗补的人赚得更多,会让不骗补的人心里不平衡,长此以往只能让大家比着学坏。顺风车的本意在于公益,让大家在互帮互助中做一些有利于环保的事情,为社会风气注入正能量,而如此见利忘义的骗补,使顺风车刚一起步就有跑偏的迹象。一些私家车为了挣顺风车的优厚补贴,明明可以不开的车也开了出来,反而加重了道路拥挤、空气污染。
  顺风车成了变相的出租车,根源在于企业为营销越了界限。尽管相关企业都直言,顺风车是互助型拼车平台,由合乘的车主和乘客通过平台签订合乘协议,分摊出行费用,不对车主和乘客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企业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推广盈利的专车、快车、代驾等业务,即便“羊毛出在猪身上”都是赚的。一些商家砸钱“学雷锋”的动力也在于此。
  因为专车、快车等业务囿于身份的暧昧不清,在一些城市推广时遇到了阻力,北京交通委就曾专门约谈滴滴,指出其快车、专车违法。因为顺风车能够提高道路和车辆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节能减排,又具有互帮互助的公益性,从开始就受到了各方的力捧,即便北京市交通委也明文鼓励市民采取合乘方式出行。而现在看,顺风车因为搭载了太多的“私货”,正在背离公益性,类似“绕道补贴”的收入把顺风车做成了“挂羊肉卖狗肉”的出租车。如果这种骗补赚钱的“顺风车”都能横行无忌,那些正规运营的出租车岂不成了真正的“冤大头”?
  在谈及出租车改革时,舆论大多支持监管部门简政放权,呼吁权力不要越界,其实企业也应按规则出牌,不能因为一时改变不了现有制度,就用“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寻求突破。不遵守规则的市场,也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