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论坛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监管漏洞堵不住
农民还会“被贷款”

□卞广春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的很多农民竟然莫名其妙背上了贷款且逾期未还,贷款银行是天镇县信用联社。(7月13日《京华时报》)
  对于“被贷款”,似乎信用社并不担心风险,在村民质疑后,还说“会尽快处理”,表明对此“胸有成竹”。因此,最大的可能性是,信用社冒用村民信息贷款,为了骗取相关方面的利息补贴。天镇县是我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政府会对村民贷款提供财政贴息。假如说信用社冒名贷款,而国家根据信用社提供的信息提供贴息拨款,那么,本应由村民享受的优惠政策,等于完全给了信用社。
  村民纷纷到信用社查询自己的信用记录,涉事信用社却满不在乎,村民的信用观念显然比涉事信用社强多了。信用社不讲信用,村民要为“被贷款”背“黑锅”,由此产生的问题,需要涉事银行解释说明清楚,避免给村民日后生活带来麻烦。
  不仅如此,相关部门有必要查清楚,“被贷款”一事是如何做到的,如果相关的制度漏洞得不到弥补,类似的事情恐怕还会发生。而更可怕的是,如果相关漏洞不局限于一地,而是在信用社体系内普遍存在,那么将会对整个农民群体带来巨大的危害。
“烧烤模式”到来
拷问民生关怀

□郭文婧

  7月13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今年来最大范围高温来袭。有网友调侃自己和“烤肉”只差一撮孜然了。(7月13日《中国新闻网》)
  每年“烧烤模式”开启之后,总会传来一些悲剧性新闻,诸如保洁员扫马路倒地猝死、工人高温作业中暑昏迷……与此同时,年复一年的热议又来了:有的人坐在空调屋里拿着补贴,有的人长时间工作在室外,补贴却几十年不变。
  在某种意义上,气象局的高温应急响应,就像赛场上的一个信号弹。信号弹一发出,全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政府要拿出可行的方案并监督实施,各单位要对防暑减灾有足够的重视,卫生部门要做好应急准备,司法机构要为那些受害者做主……
  高温,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自然灾害,城市的管理者应该拿出防灾减灾的预警应急机制,对高温酷暑条件下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生活或其他社会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调节,对导致人身伤害甚至死亡的事故,应以安全事故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民生关怀总归要经得住“烧烤模式”的拷问,仅仅靠气象局的独自吆喝显然是不够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