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教您夏季养生
冬病夏治,怎么“治”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宗学医生在教病人寻找养生穴位。
     7月13日开始进入伏天,全省各地开启烧烤模式。以省城济南为例,中午温度居然达到38摄氏度。不过,中医认为“热在三伏,养生也在三伏”,酷暑季节腠理开泄,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不过,如何科学养生?冬病夏治怎么“治”?7月9日,在济南阳光舜城社区举行的健康大讲堂上,山东省中医院医生张宗学一一解答。

  文/片 本报记者 徐洁               
症:呼吸系统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听众:冬病夏治的“冬病”到底是指什么?我自四岁时患有哮喘,至今仍时有发作,符不符合冬病夏治的条件?
  张宗学:冬病夏治是中医独有的理论,《黄帝内经》中说:“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三伏贴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
  所谓“冬病”一般指病情迁延,反复发作,遇寒加重,得温则缓,同时伴有阳气虚弱表现的病症,在呼吸系统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这类病症多因正气虚弱,感受风寒而诱发,且好发于冬季,故称“冬病”。
  为什么呼吸系统疾病适合以三伏贴的形式治疗呢?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夏季,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荣卫通达、便于药物吸收,采用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拔药罐综合疗法,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人体过敏状态以及改善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系统功能,从而扶助正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起到“缓则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故称“夏治”。所以有哮喘病的朋友是可以贴的。
  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今年7月13日入伏,7月23日进入中伏,末伏从8月12日起,到8月21日结束,共40天。初、中、末伏第一天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驱散体内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忌:糖尿病患者慎贴三伏贴!
  听众二:我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贴吗?是不是身体怕冷,想要驱寒,都可以贴?还有的人春夏皮肤爱过敏,贴敷的话能起到好的效果吗?
  张宗学:根据往年的贴敷效果,我们总结以下几种疾病最适合三伏贴: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呼吸系统疾病;②易患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③关节疼痛、关节僵直者。
  哪些人群不适合贴敷?我在这列举几种,如肺炎及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支气管扩张咯血,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还有孕妇,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瘢痕体质以及皮肤过敏者要慎用。
  三伏贴不是万能贴,医生还得根据体质,辩证贴敷。贴敷过程中,有异常感觉应及时取下药物,贴敷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应忌烟酒及冷饮。

伤:悲伤过度导致咳嗽怕凉
  听众:我由于父亲去世悲伤过度,自从去年冬天开始咳嗽,很久才痊愈,现在虽然是夏天,也非常怕凉,开空调时必须把背部包起来,有时咳嗽、有痰,请问我属于什么症状?
  张宗学:(现场号脉后)从中医辨证来讲,这是典型的肺气虚症,气积、肝气不舒,导致肺气虚弱,肺脏功能减弱,津液运化失常,所以时常鼻塞、打喷嚏以及有痰。
  中医讲,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这“五志”分别关系哪些脏腑呢?正常情况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
  中医讲,生病无非是三种原因:一为外邪侵入,有人会问“邪”这个字太玄乎了,到底是什么?中医中的“邪”指的是风邪、寒邪、湿邪、燥邪等,中医认为许多疾病都是外邪侵入导致的,而人体呕吐、排便等可以把邪气赶走。二为七情内伤,是指“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的说法,是说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的功能活动确有一定影响。以中医的这个理论,这位女士悲伤过度损伤肺气,也就可以解释了。三为外伤,如摔倒、磕碰等对身体造成的损伤。
  医院中,经常能见到慢阻肺的病人,同时伴有抑郁症,或者哮喘病人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肺部功能与情绪密切相关。肺气虚的病人是适合三伏贴贴敷治疗的,对改善肺脏功能有较好的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