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这气温上升得有点猛
济宁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市民注意防暑降温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天气炎热,一名小朋友在水中嬉戏。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济宁7月13日讯 (记者 庄子帆) 13日,入伏的第一天,济宁的市民就体会到“桑拿天”的味道,全市的平均最高气温达到37℃,其中汶上的最高温度达到37.8℃。当天8点39分,济宁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这次气温上升得有些“凶猛”,13日济宁城区的温度已飙升到37℃。酷热难耐纷纷成为市民调侃的话题,就算什么不做,如果不在有空调下,也会汗流不止。蒸笼式的室外,让很多市民不愿意出门。 
  记者从济宁市气象部门了解到,13日全市平均最高气温为37℃,梁山、嘉祥、曲阜、邹城、汶上超过了37℃,其中汶上的最高温度为37.8℃。“这是今年迎来的首个高温日,主要是受大陆暖高压的影响,在这种高压的控制下,日照强、辐射增温较为显著。”济宁市气象台的预报员介绍。 
  当天8点39分,济宁市气象台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白天将被高温笼罩。这种“烧烤”模式下,极容易发生中暑或虚脱现象,特别是老弱病幼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还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该预报员也提醒广大市民,不要接受阳光照射时间太长,外出时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晒伤。 
  随着多云阴雨天气的到来,高温的势头也逐渐消退。“14日(周二)最高气温为35℃,到了15日(周三)最高气温30℃,还将伴随着雷阵雨。”这名预报员说,14日,晴间多云,南风3级,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6℃;15日,多云转雷阵雨,南风转北风3级,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25℃;16日,多云有雷阵雨,北风3级,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22℃。
大多数建筑工地,高温时段已停工
  13日,济宁城区的最高气温升至37℃,大多数建筑工地都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部分工地在高温时段停工。
  当日上午10点,新华路一处工地上难见施工的迹象,只有一位工人坐在阴凉处修理工作。工人李全林介绍,工地上的工人10点就下班了,下午3点才正式上班。
  “工地给我们搭了休息的棚子,中午我们不工作。”李全林说。
  10点30分左右,洸河路与共青团交叉路口上的一处工地,两位刚从脚手架子上下来的工人提着水瓶装水,顺便稍微休息下,他们身上的衣服湿漉漉的,脸晒得通红。
  “这种天气真难熬,太阳毒,一不小心就中暑,每天出门都要带上满满的水。我们工人最大的希望是避开高温时段作业,这样既安全又避免中暑。现在我们的工作时间也进行了调整,早上从7点到10点半,下午3点到7点,非常好。”其中一位工人说。
  “室外温度一旦超过35℃,就将停止露天施工作业,而且要求工地在高温期间准备清凉油、绿豆水等防暑降温的药品和食品。”济宁市住建局安监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报记者 晋森 康宇
空调销量有增长,城区也得隔天装
  13日,高温天气袭来,城区家电卖场空调销量增加明显。即使是城区近点的,一般也要隔天安装
  在城区家电卖场,格力、美的、海尔、海信等空调竞向推出特价机,吸引消费者目光。 
  “从早上到现在,人流一直没断,现在安装也有点紧张,城区近点的一般要隔天安装。”在九龙家电卖场,虽正值中午饭点,但格力、海尔等各家空调展区,前来买空调市民仍不断。
  今年空调价格也整体回落,一款品牌空调主打的大1.5P变频无氟空调,价格在2800元左右。
  厂商的促销力度也不断加码,相比去年,空调价格也整体回落5%-10%。比如,1P空调的促销价已跌破1000元。“千元就能买空调,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在该销售人员看来,除了传统机型,今年智能空调已成主打产品,价格也很亲民,其中,高端机的降价更为明显,有的空调价格降幅20%,去年还卖一万七八,今年已降至一万二左右。
  “一到天热,消费者会扎堆买空调,但现在这种热度逐渐有所降温。”九龙家电旗舰店楼层经理宁智超分析说,随着促销季的不断拉长,空调价格走低,以及扎堆买空调产生的安装难题,这让消费者购买习惯正发生变化。
  本报记者 于伟

 延伸阅读 
社会救助管理站 上街送清凉用品
  13日,济宁市第一和第二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加大上街巡查力度,并准备防暑包和纯净水等清凉物品,发放给流浪乞讨人员。
  13日下午3点,气温达到37度,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来到汽车站、火车站、太白楼广场等地方。一路下来,并没有看到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
  “没有他们的身影是好事,这么热得天,在街面上乞讨很容易中暑。”济宁市第一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救助站加大了上街巡查的力度,而且每次上街巡查时,都会多准备些纯净水和风油精,以便随时发放给他们。
  在兖州火车站,济宁市第二救助站也上街展开“送清凉”活动。在兖州火车站附近酒仙桥南路,工作人员给高架桥下的一名流浪乞讨人员送上防暑包,里面包括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品,并送上矿泉水。随后在多个路段进行巡查,并送上防暑物品。对于上门求助的人员,救助站也给每人送上一个防暑包。
  针对高温天气,济宁市第一、第二救助站加大了上街巡查频次,劝说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对于不愿意到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工作人员会送上防暑物品。
  本报记者 晋森 贾凌煜 通讯员 吴广基 韩雪
济宁环卫部门为 环卫工送绿豆水
  13日,济宁市环卫部门采取发放防暑物品、送绿豆汤、调整工作时间等措施,为环卫工人送来清凉。
  当日中午12点,济宁市环卫处第二清扫队的工作人员用三轮车载着保温桶,为一线的环卫工人送去绿豆汤。济宁市环卫处为6个环卫清扫队配备了绿豆和炊具,每天熬制绿豆汤。
  “每天的上午9点半,中午12点的高温时段,都会由工作人员载着装有绿豆水的保温桶送到一线,再由各班长送到各位环卫工人手中。第二清扫队有120余名环卫工人,每天需要熬制200升绿豆汤。高温时段,还会为环卫工人准备一些冷饮,为环卫工人解暑降温。”第二清扫队队长孙建峰说。
  除了每天熬制绿豆汤外,环卫部门还为环卫工人们发放降暑物品。任城区城市管理局为环卫工人发放了绿豆、白糖、茶叶等降暑物品。
  同时,高温天气下,济宁市环卫处机扫大队的6辆洒水车全部出动,十条主干道每天4遍洒水消燥降尘。在每天的6点、9点半、13点半、15点四个时段上路洒水,以减少道路扬尘带来的燥热。
  本报记者 公素云
亲们,你领到高温补贴了吗?  每人每月最低80元,用人单位不发可向劳动监察支队举报
  本报济宁7月13日讯(记者 贾凌煜) 本周济宁迎来高温天,按照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给员工发放高温补贴,多则4个月,少则两个月,每人每月最低80元。从6月份起,已有员工领到了这项补贴。 
  10日,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李先生领到6月份的工资,与以前不同,工资条上多了一项80元的高温补贴。李先生上班三年了,每年的6月份至9月份,都能领到单位发放的高温补贴。在一家机械公司工作的林女士也领到了这项补贴。“我们单位是一次性发放500元的补贴,在车间里工作的工人还要高一些。”林女士说,除了这项补贴,车间里有时还会发些冰糕、绿豆等福利,缓解因高温下工作带来的身体不适。 
  记者从济宁市人社局了解到,高温天气是指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发布的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企业在岗职工夏季高温补贴标准为: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80元。全年按6月、7月、8月、9月4个月计发,列入企业成本费用。
  企业在岗且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列入发放范围,职工未正常出勤的,企业亦可按其实际出勤且提供正常劳动的天数折算发放。 
  经济效益较好、支付能力较强的企业每年可按4个月发放;支付能力一般的企业可只发放8月、9月两个月的高温补贴。另外,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在高温天气期间工作或者户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和含盐饮料。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提供的清凉饮料等不能充抵高温补贴。 
  如果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在高温天气期间工作,或者未按规定标准发放高温补贴的,劳动者可到所属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或者拨打济宁市劳动监察支队投诉电话0537——2967110进行举报,经核实后劳动监察部门将责令企业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劳动监察部门可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