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第一天,遭遇高温“下马威”
当天岛城最高气温34.2℃,16日将有弱冷空气来降温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13日讯(记者 吕璐) 13日是入伏的第一天,告别了12日的绵绵阴雨天,天气应景地迎来了闷热的“桑拿天”。白天市区最高气温直线升至34.2℃,刷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气温纪录。根据预报,14日和15日仍为“桑拿天”,16日受到一股弱冷空气影响,气温将小幅度下降,市区最高气温27℃。 
  台风“灿鸿”与岛城擦肩而过,也带走了多日的清凉。13日是入伏的第一天,白晃晃的阳光十分“烤”人,加上空气潮湿,让人感觉置身蒸笼中,十分闷热,透不过气来。青岛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江敦双介绍,13日岛城晴间多云,北风短时南风3—4级,为典型的“桑拿天”。当天早晨,市区的最低气温为23.0℃,白天最高气温一度飙升至34.2℃。据了解,34.2℃也是今年以来市区出现过的最高气温。
  根据青岛市气象台预报,14日—15日,市区晴间多云,太阳辐射较强,气温仍较高,南风3-4级,市区最低气温在23-24℃,市区最高气温31-32℃,内陆地区最高气温33-36℃,预计天气仍比较闷热。16日受弱冷空气影响,青岛市北部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天空云量较多,气温将所有下降,预计市区最低气温22℃,最高气温27℃。
  回顾7月上旬,全市平均气温23.8℃,比常年同期低0.8℃。7月8日,莱西曾出现上旬极端最高气温,为34.2℃。7月上旬还出现了几次分散性降雨过程,雨量分布不均。记者从青岛市水文局获悉,截至13日,今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57.7毫米,比去年同期降水量偏少24.5毫米,比历年同期降水量偏少105.4毫米。由于降雨强度和降水量都较小,全市各主要河道未产生径流,水库进水较少。13日6时,全市23座大中型水库(不含棘洪滩水库)共蓄水0.9732亿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偏少1.1471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偏少1.0797亿立方米。 
  7月10日的各区市土壤墒情监测结果显示,目前莱西农田土壤墒情较差,即墨和胶州土壤表墒较差。目前青岛市已进入雨季,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发,专家提醒农户需加强夏玉米和春播作物的田间管理,及时排涝、化控、锄草、追肥,同时避免因气温高导致的大量落果现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