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驻村“第一书记”高庆华拓宽农民致富路
俩月走访全村倾听农民声音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第一书记”高庆华(右)与村民一起卖小麦。
     2014年4月29日,这一天,高庆华由一名市农业局机关工作人员转变成一名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都家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当他戴上这顶“乌纱帽”时,“让老百姓致富”的责任和担当就被牢记在心里。这一年来,主干路上的危桥修好了,家门口通上了柏油路,村里有了健身广场和“图书馆”,建起了农业合作社实现小麦订单销售,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景象让都家村旧貌换新颜。市农业局和高庆华的付出,暖了群众的心,都家村村民代表特意将一面绣有“情系群众办实事、修路造福暖人心”的锦旗送到“第一书记”高庆华手中。
  本报记者 王茜茜
   两月走访
 全村170户

  到村任职第一书记,了解村情是头等大事。一上任,高庆华就利用第一个“民主议政日”,召开了村“两委”干部及村民代表会议,详细了解了都家村的村情,包括人口、户数、耕地面积、低保户数量、集体经济收入、党员干部等。
  然而,“第一书记”最根本的就是要帮助农民致富,想要摸透农民想什么,需要什么,就要真正走进村民中去。在农村,白天忙农活、外出打工,家里几乎没有人,高庆华就利用白天时间,到田间地头或街头巷尾与村民唠家常,利用晚上的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在两个月内,走访了全村170户;同时,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村民发展经济的意见和建议,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都家村的发展现状及群众需求,倾听了来自农民的声音。根据村情民意,并结合农业部门工作职能特点,制定了“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目标责任。
 下气力搞好
 农村综合整治

  为协调落实硬化、美化、净化“三化”政策,高庆华与村班子及监督小组发动群众自愿捐款14多万元,市农业局筹措资金15万元,并协调区公路局帮扶资金2万元,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改造了村办公场所,硬化了村内柏油道路1.28公里,平铺砖活巷1.21公里,砖衬砌边沟2.5公里。又筹资2万元修缮了村子主道上的一座危桥,真正实现了村村通、村内通、街巷通的“三通”工程。
  在高庆华任第一书记时,该村尚未进行农电改造,他借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积极与电力部门协调,将该村列入改造计划并提前实施,现已全部完成,线路全部换成新的,新增变压器一台,同时安装路灯33盏,解决了超负荷、电压不稳及村民夜间出行等问题
  在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上,高庆华领导都家村修建了健身广场,并从市体育局协调健身器材5件,篮球杆一副;建设了农村文化家园,捐赠科技类图书800余册,购置了锣鼓、羽毛球等娱乐设施,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调整农业结构
 拓宽致富路

  农业是农村、农民发展的根本,而高庆华正好来自市农业局,他迅速研读各项农业政策,帮助都家村成立了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家家庭农场,建立了专业化农技服务队,并代表村“两委”协助对接了泰裕麦业公司,为该公司订单种植优质麦,价格比普通麦高10%,每斤比优质麦高0.03元,并协调泰裕麦业公司直接到村里收购,减少了村民的运输费用。
  高庆华积极争取农业帮扶项目,结合市农业局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将该村有致富愿望、积极性高的村民纳入培训范围;争取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为都家村800亩小麦免费喷洒农药一遍;争取将都家1040余亩农田纳入到了2015年粮食生产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自5月份开始实施,对所有农田按每亩138元的补贴标准全部实施统防统治、深耕深松,累计投入达14.4万元。
  为解决村内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高庆华与新的村“两委”班子商议,利用2015年春季灌溉前的时间将农田里的所有灌溉沟渠全部清理一次,彻底实现了水到田间地头,大大节约了灌溉成本,也在今年雨水较少的情况下,都家村的所有麦田全部灌溉完成,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村民节约了成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