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中医医院:
冬病夏治“三伏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滨州市中医医院的大夫正在给患者贴“三伏贴”。
     本报7月13日讯(记者 代敏 通讯员 卢海波)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讲的是人们在三伏天运用穴位贴敷、针灸、拔罐等手段进行防病、治病的中医养生场景。13日,滨州市中医医院聚集了近500名患者赶在入伏的第一天排长队贴“三伏贴”,关于“三伏贴”的详细情况,本报记者采访了滨州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孙向红。
  滨州市中医医院“贴伏”已有20多年历史,“三伏贴”的治疗效果被不少患者叫好。“有好多患者贴过几次,觉得效果好,每年这个时候过来贴,‘三伏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孙向红主任介绍说。 据了解,“三伏贴”对冬季易发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如气管炎、哮喘、风湿病、过敏性鼻炎、咽炎、慢性胃病、体虚易感冒、免疫力低下等。滨州市中医医院的“三伏贴”针对三岁以上儿童有专门的“三伏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能贴。
  从入伏第一天起,就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三伏天正式登场。这时,利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生发渐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拔除,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根据中医理论,也是滨州市中医医院的特色治疗。”孙主任说。
  孙主任提醒广大患者,冬病夏治治疗期间慎防感冒,避免疲劳,忌食酸、生冷、辛辣、海鲜制品。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就诊。
  据了解,敷贴并不严格限于“第一天”,错过了头伏首日,只要保证7至10天坚持贴即可。今年可按照一伏:7月13日;二伏:(贴两次)7月23日、8月2日;三伏:8月12日,最好连续按疗程贴敷4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