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技能“内功”育新常态人才
——看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如何培养“适应经济新常态技能人才”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学生在参加聊城市技能大赛。
  山东省首席技师黄振营进行技术攻关。
  山东省技术能手谢吉国参加技能大赛。
  山东省技术能手牛庆淮指导学生操作。
  山东省技术能手赵延鲁是学院最年轻的专业教师之一。
     本报记者 张跃峰 通讯员 周慧 王然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技工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才能准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服务新常态,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
  位于聊城的山东工程技师学院,以“培养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技能型人才”为教学工作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练技能“内功”,探索以教师队伍的技能提升促进学生的技能提升。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王风雷表示,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智造大国,不仅需要科研骨干,更离不开大批熟练掌握各种技能的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否成为适应新常态的技能型人才,其关键就在于“能否熟练掌握所学技能”。

技能引领,让教师都能“动起手来”
  省政府前不久对外公布了“山东省首席技师”名单,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汽车维修高级指导教师刘广起榜上有名。管理期限为4年的“山东省首席技师”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在省级层面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认可。全省每年能获得这一称号的技能人才不超过100人,要求必需能在全省某一行业、领域中影响带动作用大、得到广泛认可,一般都是工作的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在技工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很少能跻身其中。
  然而在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刘广起却不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教师,在他之前,同样身为一线教师的黄振营早在2012年就成为了“山东省首席技师”。不仅如此,在省人社厅公布的“山东省技术能手”名单中,也出现了山东工程技师学院一线教师谢吉国、牛庆淮、赵延鲁的身影。一线教师频频跻身高技能人才阵营,其背后是山东工程技师学院一线教师技能水平正在大幅度提升。
  据山东工程技师学院院长徐昌然介绍,经济发展新常态给技工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迫切需要大批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高技能人才。然而,如果没有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高技能教师,根本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的学生。为此,学院不断围绕强化师资队伍进行探索,创新思维制定《关于引进国家和省级技能竞赛获奖人员的实施办法》,为引进专业教师对学历不做任何要求,也不要求应聘者有任何技能证书,满足一个硬性指标就行。即在省级一类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或获得国家级一、二类技能竞赛前六名,或通过选拔入选国家技能竞赛集训队。“作为专业技能大赛中的佼佼者,都有着丰富的技能应用经验。此举的目的,就是提升一线教师的技能水平。”
  目前在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技能提升成为了每位一线教师的“必修课”。徐昌然介绍说,学院每年假期都安排所有一线教师或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到知名高校进修,或到先进兄弟院校学习,并每年都有一到两批教师获得省外专局全额资助赴国外交流培训。

一体教改,让学生都能“手脑联动”
  在教师技能整体提升的同时,教师队伍结构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前不久刚刚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的赵延鲁是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最年轻的专业教师之一,这个1994年出生的小伙子刚刚二十出头,目前在交通系汽车运用专业教授汽车保养。赵延鲁也是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的毕业生,由于代表山东省参加2014年全国技能大赛,在汽车技术项目的比赛中获得第六名入选国家集训队备战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让其作为特殊人才留校任教。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教学工作处处长麻艳介绍说,为了适应当前形式的教学需要,学院的师资结构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除了像赵延鲁这样的作为国家和省级技能竞赛获奖人员引进之外,还有一些既有本科学历又有技师证书的“双师型”人才,也是学院近两年引进的重点。“在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学院全体专业教师也正在向‘双师型’转变,既要有教学能力又得在专业能力方面进行提升。”
  与教师结构同步变化的,还有一场教学模式的改革正在起步前行。在山东工程技师学院一处新建的焊接技术中心,焊接专业教师牛庆淮正带领着学生做一套“排烟系统”,在讲解技术要点的同时直接带着学生动手操作。作为国家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其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过去学生都是先学一段时间的理论课才开始实训,等到要上手操作的时候,理论也忘的差不多了。”麻艳介绍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病,如今学院正在积极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突出核心技能和核心素质培养,不断完善深化汽车修理、楼宇智能化和焊接专业的国家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师资、教材、场地以及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课上老师会先讲知识点,然后马上动手操作,“脑”和“手”联动进行学习,直接转化为学生既谙熟于心又熟练掌握的技能。
  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也给办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麻艳说,学院的技能“内功”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全员竞技,让学院整体适应新常态
  日前,山东工程技师学院举行第十届“技能月”活动表彰大会,邀请学生家长坐到主席台上,亲手为自己的孩子颁发了获奖证书及奖金、奖品。参加这场别致的表彰大会过程中,不少家长给自家孩子颁完奖在主席台就乐开了花。
  作为通过竞赛促教风、促学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载体,山东工程技师学院连续10年举办“技能月”活动,今年举办的第十届学生“技能月”活动,设置了31个比赛项目,全院学生共同参加,经过初赛、决赛评出了各个奖项。和以往相比,今年的项目标准正逐步与世界大赛、国家大赛接轨,项目内容与企业生产对接。
  麻艳介绍说,开展“技能月”活动为全院学生提供了展示技能、相互学习交流和同台竞技的机会,同时也展示和检验了技能教学成果,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今后还将把这项赛事进一步做大,做成品牌。
  对于“技能月”活动,王风雷还有更深层面的注解,那就是让整个学院来整体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据其介绍,当前全社会正在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高技能人才定将大有作为。面对学院确定的“培养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技能型人才”教学工作中心,打造技能竞赛品牌,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来达到技能整体提升的目的。
  除了组织“技能月”活动让全员参与技能竞赛之外,山东工程技师学院这个学期还聘请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中国队专家组组长、教练组组长、国赛裁判长雷云涛教授为实习指导专家,并请其到学院实地指导,让参赛选手进一步熟悉国家大赛、世界大赛技术要求,为学院今后的办赛、参赛和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随着山东工程技师学院逐步将技能竞赛由阶段性工作变为常态化工作,在2014年全国技能大赛中再次取得好成绩。其中,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赵延鲁、徐瑞松分别荣获汽车技术项目第六名、电气装置项目第八名,双双入选国家集训队,备战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全国职业院校建材料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中职组团体一等奖、化学分析组个人一、二等奖和物理检验组二、三等奖;成功举办“技行天下”聊城市2014年度职业技能大赛的维修电工、电焊工、汽车修理工、化学分析工等4个工种的竞赛,汽车修理工包揽前五名、维修电工包揽前三名、电焊工获第一第三名、化学分析获得第一第六名,荣获汽车修理工团体一等奖、维修电工团体一等奖。

学院简介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始建于1965年,占地420亩,在校生1万人。现设有机电工程、自动化、交通车辆、材料科学、经济管理和驾驶培训、基础部等7个系部,常设汽车运用、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焊接技术、工业分析、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21个专业,培养层次为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以及同时具有高级职业资格和专科学历的“双高”人才。
  学院坚持“规模适度、多元发展、质量优先、特色鲜明、管理精细、打造品牌”的办学方针,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全国示范性技师学院和开放式、多元化、综合性的高技能培训基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