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得大师真传装哑学艺
清末画家马汉三和他的烟云山水画
2015年08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烟江初晓》   尺幅为128厘米×53厘米。题款“烟江初晓,仿米南宫笔法,甲午冬日马汉三作”,钤“毓章书画”白文、“汉三”朱文各一枚,创作于1894年。此画构图采用平远法,表现手法是马汉三擅长的水墨山水并借鉴了西画的写生、透视技法,使作品更近乎于写实。这是马汉三存世作品中的精品力作。
  《蜀山行旅图》   所画应当是秋天蜀道的风景,景象虚幻飘渺,山水气势宏大。此画摹黄鹤山樵笔法,承传元代画家王蒙(号“黄鹤山樵”)技法,颇有米家遗风(即仿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也充分展现了画家的个人心境。
     在中国书画史上,清末画家马汉三(章丘明水牛牌村人)可谓赫赫有名。他是山水画大师吴石仙的弟子,颇得吴石仙的真传,在清代以及民国年间,烟雨山水画有“南吴北马”之誉。今在章丘、周村及江北各地有马汉三少量作品传世,因其名重及画价昂贵,多有临摹之作,故真赝混杂,赝品颇多。
  □翟伯成

  为得大师真传
作哑偷学

  清代,人们绘画大都拜师学艺,马汉三学绘画也不例外,尤其他的烟云山水画主要师承当时寓居沪上颇负盛名的山水画家吴石仙。
  烟云山水画大多追求明媚、空漾、湿润、神秘的艺术效果,要求画家对纸性、水墨特性有深刻的了解和熟练的驾驭能力,否则难以成画。清末,吴石仙在此方面颇有造诣,但据传当时吴石仙在技法传授方面相当保守,闭门作画,拒不收徒。
  马汉三年少南游,欲结识吴石仙随其学习烟雨技法,苦于不得接近,遂装扮成哑巴,每日在吴寓门前清扫,引起吴的注意,与之接触,方知言语不能,见其体貌俊健,生性聪慧,有意收其为书童,手语交谈,马汉三欣然应允遂入吴石仙画室,每日追随其左右,为吴磨墨抻纸,侍奉案旁,颇得见吴石仙作画细法,落墨着色,勾波点染,浓淡干湿,催发渗化。尤其是吴石仙从不外传的特殊技法,也得以亲见,朝夕揣摩,目识小记,每遇吴石仙外出,则尽心摩写,反复实践,终得要诀真谛。
师古而不泥
推陈出新

  后来,吴派山水有假画行于市,摹品技法之精湛,湖山烟树效果之神妙,虽系摹品,实可乱真,一时震动上海画坛。假画何人所为,吴石仙百思不解。经反复查询,疑及哑巴书童马汉三。一日吴佯装外出,旋即折回,马正伏案泼墨,收拾不及,真情败露,马汉三即伏地叩首,陈述入室学画动机,乞求吴之谅解。精诚所至,吴石仙甚为感动,尽释所怨,对马汉三约法三章:一是师古而不泥古,二是离开上海,三是画价每幅不少于十两白银。
  马汉三恪守吴之所嘱,携艺回到山东,历游江北各地,作画不辍,艺声日高。清末民初,烟雨山水出现了“南吴北马”的说法。
  马汉三拜师吴石仙学艺,但师古而不泥,他的绘画颇重渲染,清秀俊逸。其作品多以烟云、村落、堤岸、渔舟为描绘对象,墨晕黝润、烟云生动,凡峰峦林壑、屋宇舟车、溪桥人物均应物象形之至。而四季云霞变幻,风雨晦明,无不渲染入微。《烟江初晓》、《蜀山行旅图》为其代表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