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兵的人就是有股劲
记者专访退伍转业军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2015年08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尽管有“白大褂”,但史建军平时极少穿。
  李正民正在其创办的公司里忙活。
  甄超月从普通职员升任到公司总监。
     能够参加9月3日的抗战阅兵,是每一个现役军人的渴望。如果不能亲自参加,即便看着威武之师踢着正步走过天安门,心中也有无限荣光。但也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也是从军营里走出来,尽管已经退伍或转业,但他们依然保有当兵时的那股劲,离开军队依旧活跃在各条工作战线上。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位已经退伍或转业的军人,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

  文/片 本报记者 修从涛 通讯员 毕牙奇 邱曼华          
史建军: 升为“白大褂”,却仍活跃在一线
  2014年,升任调研员之后的史建军,警服变更为白色,俗称警界“白大褂”,成为济南交警里为数不多的“白大褂”之一。一般情况下,能够穿上“白大褂”,也算是个领导,但他却仍活跃在基层一线。
  史建军,1981年当兵,2004年转业,后到高新交警队工作,如今52岁的史建军任高新交警大队二中队民警。每天早晨8点半,他一早就会到中队,先看辖区有无损坏的交通设施,然后到围子山下易压车的路段疏导。
  “我们中队辖区的世纪大道和309国道,连接高新、历城与章丘,是东西贯通的两条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大,尤其是上下班时间个别路段也会出现拥堵。中队人员情况有限,高峰时段是个短板。”史建军说,早晨早起点,就当是锻炼。
  2011年以来,孙村辖区有多条道路陆续开辟为驾校的练车路线,约有30多家驾校的车辆在辖区练习,每天少则几十辆,多则上百辆,这也成为周边的事故隐患。对教练车的管理,成了史建军的“主业”。每天上班后,史建军就驾车在教练车训练路线的周边进行管控。
  “个别车辆为了方便存在超员现象,他一发现,就把教练员、学员带回中队,从法律规定到自身危害对他们进行教育,同时写下保证书。训练路线的辅道上,时有学员在路边等候上车,如果适逢驾校路考预测,上百名学员聚集在路边,对辅道行车安全和进出辅道的车辆带来不便,他总是过去对聚集的学员进行安全提醒,并要求带队人员把学员安排到安全又不妨碍交通的地方。”高新交警大队二中队队长张吉亮介绍,几年下来,辖区教练车未发生一起大的交通事故。
  史建军也与广大教练车教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他在路面巡逻或在路口执勤时教练员们都亲热地打招呼,称他为“史哥”。辖区驾校学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老史的身上。2014年,刚做了结石手术的老史,依旧不忘驾校学员的培训工作,因为时间紧迫,人员紧张,身上的导尿管还未拆,他就忙着去上课了。让不少现场听课的学员甚为感动。
  高新交警都称史建军为“老干部”,但史建军却很少穿“白大褂”,十分低调。这除了与他本人的性格有关,还与当兵时的那段经历有关。据了解,史建军当兵时做的是情报工作,受限于情报工作本身的特点,史建军做事严格恪守职责本分,做人也十分低调不张扬。

李正民: 自主创业,士官变身成老板
  2008年,对于士官李正民来说,是充满改变的一年,这一年他从部队退伍了。在等待分配的日子里,年轻气盛的李正民选择了自谋职业。“退伍之初,常因就业形势堪忧而迷茫彷徨。不久,当我了解到国家一系列积极鼓励政策后,我就坚定了自主创业的信心。”李正民说。
  经过不断地寻找和思索创业项目,2008年底,李正民在高新区国际会展中心商区加盟了一家通讯科技公司,做移动缴费及飞机票、汽车票代理业务。创业之初,让不懂经营又不懂技术的“门外汉”李正民,着实苦恼了一把。由于知名度低、宣传不足,开业后的营业厅一度面临关门的危险。
  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李正民那股不服输的闯劲不会让他轻言放弃。在寻求与汽车站、火车站票务中心合作的道路上,他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吃了闭门羹,就再跑一次。据了解,为了争取与长途汽车站的合作,他愣是跑了七次。凭着军人的执著和诚实,李正民打动了一个个合作单位。如今,他的票务公司不仅能买汽车票、火车票和飞机票,同时还做着移动和联通的营业厅业务,给周边社区居民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在李正民看来,正是多年的部队生涯,磨练了他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干劲,也是支撑其创业成功的动力。1996年,风华正茂的李正民跨进了部队大门,先后在北京军区联勤第七分部、山东省武警总队服役。当兵12年,他站过岗,当过首长的勤务兵,参加过多次抗洪抢险,屡立战功。在他看来,正是部队生涯磨练了他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服输的干劲。
  说到军旅生涯,李正民仍对2003年参加黄河兰考段抗洪抢险记忆深刻。2003年秋天,黄河上中游持续降雨,水位增高。位于兰考县谷营乡蔡集控导工程上游黄河主河道向右岸滚动了1000多米,洪水直冲蔡集控导工程。9月18日和20日,谷营乡蔡集护滩堤两处被洪水冲垮,洪水绕过蔡集控导工程进入滩区,直接威胁着蔡集控导工程的安全。据李正民回忆,当时洪水直接灌入滩区,造成下游河南兰考、山东东明约12万群众、近百个村庄被洪水围困;洪水直冲黄河大堤,偎堤行洪90多公里,致使大堤多次出现险情,兰考段大堤出现渗水现象,山东东明段黄河大堤出现管涌、淋水险情,洪水对黄河大堤安全构成威胁。
  “我们部队被调往当地抗洪抢险,路被淹了之后,军队连夜铺出了一条路。当时军队晚上行车,车坏了,路太窄,堵了后边行进的车辆。风又大,引擎盖都被刮得握不住,也没有手电,这种情况下,我竟然把车修好了。后来想想都是奇迹。”李正民说,那时候就是被逼出来的,不能耽误行车,这是死命令。

甄超月: 从普通士兵干到企业的总监
  1990年,还在读高一的甄超月报名参军了。也是这一选择,彻底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站军姿、走队列、喊口号、练体能、拉歌、集训……11年的时间里,甄超月从一个普通士兵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点点踏实了自己前进的路。在部队,他站过岗、带过兵、下过基层,学会了开车,取得了相应的文凭,养成了雷厉风行、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在他看来,这些东西足够他受用一生。
  2001年,甄超月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进入自己完全陌生的行业,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次挑战。“说实在的,那时候是有点迷茫的。”甄超月坦言,当时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专业性强,刚开始着实费了一番功夫。那时候他已经将近30岁,在部队学的很多知识并不能用到工作中,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从头学。渐渐地,对工作熟悉了,也找到了一些工作窍门。
  五年的时间,甄超月逐渐适应了在建筑行业的工作,可是生性喜欢挑战的他,这时候又有了新想法。于是,甄超月放弃了很多人羡慕的“铁饭碗”,一头扎入“商海”。
  2007年,甄超月来到软件企业聚集的高新区,正式加入刚刚成立的优加利,再一次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2007年7月14日,我到优加利报到。当时企业刚刚起步,只有23个员工。”谈起当年初到优加利的情景,甄超月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选择这里,主要是因为优加利企业的产品是针对医患,能够帮助心脏病患者提前预防突发情况。而作为我,部队培养我很多年,愿意奉献,看到这个企业给其他人提供帮助,我就决定在这里干下去。”从企业刚起步,到现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甄超月见证了优加利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又是5年时间,甄超月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获得了公司的肯定,从普通行政助理岗位破格提拔为综合管理中心总监。
  虽然离开部队多年,但甄超月骨子里流淌的还是军人的血液。“部队教会我成长,对我影响深远,我觉得最大的影响是教会我要甘于奉献”。甄超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企业的这几年,他的工作状态就是“5+2”、“白加黑”。
  “在这里,不唯文凭论,有能力者上,只要你踏实肯干、爱岗敬业,企业就会给你相应的回报,所以,我也感谢优加利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好的平台。”甄超月说。
  在甄超月看来,部队讲究团队协作精神,优加利也同样讲求团队建设。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部队要求的团队精神还是优加利讲究的团队之间的相互协作,都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需要慢慢传承下去的。他乐意也有义务把这种精神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氛围,同时把这种精神和氛围传递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