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兵蓝成为常态蓝
2015年08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即,“阅兵蓝”已经率先抢了头条,包括德州在内的北京周边城市天气颜值爆表,继APEC蓝之后,大家又纷纷开始晒起了各自城市天空的阅兵蓝,一时间“阅兵蓝”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词。从“奥运蓝”、“APEC蓝”再到“阅兵蓝”,众所周知这种蓝得益于政府的超常规治理手段,这种蓝天模式也给环境保护提供了一个治理思路,这也说明了只要下定决心、措施得当、联防共治,雾霾是可以治理的,环境是可以更美的。只希望,阅兵蓝,不要成为一时蓝,而应该是一世蓝。
  阅兵蓝和雾霾天气形成了鲜明对比,老百姓对于“阅兵蓝”的热切追捧,也印证了雾霾横行的当下,曾经的“必备品”蓝天已然成了“奢侈品”,这也反映了一种伴有几分无奈的普遍心态:期待驱散雾霾,渴望蓝天常驻。其实这种心态也是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投影,折射出了民众对于“要环境还是要经济”的反思和纠结,于是乎每当雾霾肆虐,各种抱怨声或尖锐或幽默,而每当蓝天乍现,人们总爱晒出美图透出留恋。毋庸多言,拯救我们的空气,成了一个社会历经快速工业化时的共同呐喊。这种呐喊在“阅兵蓝”突现时更加响亮,因为美好的事物总会转瞬即逝,失去太多蓝天我们也更懂珍惜,在享受蓝天时也不禁担忧,阅兵蓝背后的临时措施、短期效果,能够施之长久、久久为功?
  以“阅兵蓝”为镜,可映射出很多不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每个人似乎都对空气污染负有一定责任,这也正是柴静的《穹顶天下》能够瞬间引爆网络,引发诸多共鸣的原因。在笔者看来,阅兵期间停限产的企业,原本就不该排放那么多的废气,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仅危害当下,也无益子孙。仔细想想,这些企业之所以能放肆排污,正是环境保护不力、发展思路短视、政绩观扭曲的产物。借势“阅兵蓝”掀起的舆论热潮,转变发展思路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议题。
  在“阅兵蓝”、成为网络热词的同时,《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也于8月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则如同黑暗中窥见光亮的消息令人振奋。我们也期待,“阅兵蓝”可以成为一种常态蓝,好空气终成一种生活必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