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意境地,李振华正路上寻
57岁的他曾骑摩托探五岳,走徐霞客、玄奘路,这次要“走读”200首唐诗宋词
2015年08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月30日,李振华在河南省云台山。(李振华供图)
  ▲2008年10月,李振华在印度与朝圣者在一起(李振华供图)。
   在路上—— 探寻唐诗宋词意境 同步国学经典颂读
  本报记者 孙丽娟 王震

  7月19日上午,57岁的李振华驾私家车再启征程,这一次,目的地跟200首唐诗、宋词有关。截至8月27日,李振华已穿越四省,行至陕西西安。
  这位曾靠一辆摩托车探五岳、重走徐霞客、玄奘之路的农民旅行家,正在进行一场为时半年、行19个省市的旅程,探寻100首唐诗、100首宋词的诞生地。李振华说,他不知前途如何,但相信收获会很多,“趁走得动,还想继续走下去。”
  每天晚上,李振华会通过微信发布自己当天的收获。李振华说,“适应形势,得学会。以前,我连用电脑打字都不会。现在博客、微信都会玩,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也都齐全了。”
  从乳山出发,经潍坊、临沂、枣庄,入徐州,再至河南境内的商丘、开封、焦作、洛阳,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振华已行抵西安,探访了31首唐诗、宋词的诞生地。
  这一路上,李振华见识的不只是风景,更是对世事变迁感悟颇多。李煜的“雕栏玉砌”,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村庄。柳永的“杨柳岸”,依旧是“晓风残月”,不过宽阔的黄汴河却流淌着脏臭的污水。鹳雀楼还在,黄河、白日从未更改,但王之涣已化为一尊铜像……
  很多地方,是故地重游,比如大雁塔。2008年,李振华重走玄奘路的时候,就骑摩托车从这里走过,再次回味往事,他说“有劫后余生之感”。
  此次探寻唐诗宋词之旅,他筹划了近一年。李振华围绕文明、和谐、自由、公正、爱国、友善六个主题,筛选了100首唐诗、100首宋词。他要去这些唐诗和宋词的诞生地,探访与诗词有关的故事。
  为这次远行,李振华特意花6万多元买了一辆某品牌国产轿车。他还到处拉赞助,乳山一制酒企业赞助他3万元,北京一电子公司送他一个“手由宝”,解决了WiFi通讯问题。这一次,他将行走19个省市,预计耗时半年。
  应乳山市图书馆之邀,李振华此行还有一项任务——“异地同步颂读经典活动”。他选取了部分唐诗宋词,准备抵达这首诗词的诞生地后,利用WiFi把手机视频实时传回乳山市图书馆,给青少年作直播解说,并进行现场互动。
□ 其人——有理想的农民,书香泥土本不二
  7月16日,记者去乳山采访李振华。
  在当地,李振华是名人,问路时从村民的知晓度就看得出来。从乳山市大孤山镇驻地到李振华家所在的河东村,不过一里之遥,超市售货员、赶集的农民指路后,往往还要再反问一句来确认——“写了好几本书的那个?”
  对李振华,舆评褒贬不一,但显然,参评者都不是很了解李振华。“那伙计骑摩托车出去好几回,一出去就是大半年,家里的地都快荒了”,“听说他出书挣了不少钱”,“一个农民,不老老实实地伺候庄稼地,老瞎跑什么”,“他整天穿的板板正正的,最近还买了辆轿车,跟咱普通老百姓可不一样”。
  迎接记者的李振华,穿衬衫、西裤、皮鞋,相较于大众印象中农民紫黑发亮的肌肤,他很白净。李振华的家是一处普通胶东农家小院,但院内没有堆放农具,却栽了花,还摆了盆景。
  西屋是李振华的客厅、卧室,也是书房。屋内没有火炕,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双人床,被褥整齐叠放。桌椅、书架虽陈旧,但收拾得一尘不染,椅子特意加了软坐垫,桌上铺着白布。
  媒体和书友对李振华的评价相当高。乳山读书沙龙书友柳忠诚认为,“李老师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代表”。书友李元说“重走玄奘路是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壮举”、“许多珍贵的经历是生命换来的,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奇人”。
  多年来,李振华相继出版过《乳山的传说》、《五岳探秘》、《千里走单骑——追寻徐霞客之旅》、《新西游记:历险玄奘之路纪实》等书,接受过全国上百家媒体的采访,还于2007年当选“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并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旅行家”。
  自评所行所为,李振华说,“我是个‘不安分’的农民,但农民也有梦想,我一直在坚持实现它。”
  自上初中起,李振华就尝试写小说,“在我上初二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我写的书摆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
□ 其事——三次远行三本书,有梦想更有精神
  李振华一直是农业户口,但他并非地道的农民。高中毕业后,他一直在企业打工,主要是负责给老板们写讲话稿、年终总结等文字材料,还因写作才华成了镇政府的通讯报道员。
  2014年,干了半辈子临时工的李振华“正式”回家务农。“我是临时工,工资一直不高,像我去五岳的时候,2002年了,一个月才三四百块钱”。
  他的第一次旅行暨五岳探秘之旅是在2002年9月,一个朋友资助了他3000块钱,他骑摩托车出发了。
  今天再谈当年,李振华苦笑了一下,他说,“很多人觉得骑摩托车旅行是有个性,其实对于我就一个原因——没钱。但我为这个说不出嘴的原因找了个理由——方便”。
  那一次,为省钱李振华顿顿吃方便面,经常露宿街头、夜宿荒山,“车上驮了个木箱,把木箱子盖卸下来,用石头担上,跟箱子平齐了,有一米多长,和衣而卧正好”。
  那一趟39天的旅行走过了11个省,他却只用了一个胶卷,最后回到家还剩下1000多元。
  20多万字的《五岳探秘》并未如期出版。一直拖到2007年,李振华小有名气后,这本书才得以印刷付梓,而这本书也没给李振华带来实质收入。
  再次远行,已是2005年。一家杂志社把他的设想列入出版计划,李振华才最终决定重走徐霞客之路。这次出行前,乳山市委宣传部资助李振华3000元,并给他开具了介绍信。一辆摩托车和一个大编织袋,伴他走过了18省、4个直辖市,仍是顿顿吃泡面、时常夜宿荒山。他说,“梦想是他前行的最大动力”。
  31万字的《千里走单骑——追寻徐霞客之旅》于2007年1月出版。各家媒体的采访纷至沓来,李振华名声大震。
  但对李振华来言,各种赞誉只是“对艰辛付出的一种肯定”。在自费出书的时代,他的所得不过是一堆顶账书,好在有众多亲友支持,《千里走单骑——追寻徐霞客之旅》为他换来了大约1.5万元收入,“不少了,顶我一年多的工资呢”。
  2008年,经过一年多筹备,李振华决定重走玄奘取经路。这一次,名气给李振华带来了不少便利,一家公司资助他3万元,一个摩托车生产厂家赞助他一辆新车。
  重走玄奘取经路比前两次更艰辛,途中要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要经过一点都不熟悉的异国。
  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时,正值日晒强烈的6月,“有四五百公里的路是在沙漠里,我提前多准备了干粮和水,还多带了一桶汽油。”但高温还是超乎他的想象,“多少度我不知道,但呼吸时,肺都烫得慌”。
  在乌兹比克斯坦,他遭遇抢劫,好在只被抢走了一部分钱。在巴基斯坦,他要经过多处被塔利班控制的区域,“7天啊,每天都提心吊胆”。
  重走玄奘取经路耗时近9个月,行程3.8万公里。2011年,32万字的《新西游记:历险玄奘之路纪实》出版,赢得很多名家赞赏。
  六小龄童说:“一个人骑摩托车重走玄奘路,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的是一个梦想”。
  《新西游记:历险玄奘之路纪实》的出版仍没给李振华的物质生活带来多大变化,但对于一个农民旅行家来说,就此收手,或许算得上功成名就。因为,多年来他频繁做客各家电视台的访谈节目,更成为乳山文化圈的名人。
  但是,已经57岁的李振华还是上路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