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首个综合管廊工程开工
地下管道有异常第一时间定位
2015年09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9月10日讯(记者 贺莹莹) 倘若有燃气管道发生泄漏,在地下安装的探头及监测仪表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异常变化,就可在第一时间将相关数据传输到监控平台的电脑屏幕上,工作人员由此可以准确定位事故发生的具体点位,这起燃气泄漏事故便迅速被消灭在萌芽中。这种智能化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模式,有望明年在全市变为现实。日前,广川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开工建设,这是中心城区首个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去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53%,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县城为支撑、小城镇为纽带、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四级城镇体系,中心城区城建连续5年投资过百亿元,德州凭借以上优势成为全国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工作首个试点城市。
  根据试点工作部署,按照全市2015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安排,结合广川大道北延工程,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计划投资约9500万元。其中,5500万元用于道路建设,4000万元用于地下管廊建设。整个项目工期300天,地下管廊建设工期200天,预计明年6月底竣工。
  整个工程全长1072米,道路红线60米,综合管廊位于道路西侧绿化分隔带下,覆土约为2.5米。计划建设的综合管廊断面高6米、宽3.15米,材质为钢筋混凝土,分为两个舱。其中,主舱布置热力、给水、弱电等,副舱布置电力管线,主副舱按照不大于170米的间距设置防火分区。
  为将广川大道地下管廊建设成为样板工程、标杆工程,市住建局组织了省内知名市政行业的专家,对施工图设计、建设方案进行了多轮论证。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正在进行现场清表、整理工作。
添堵
  隔离护栏安装后,天衢路原有的车位随之取消,9月10日,仍有不少车停在非机动车道,造成拥堵。
                                  本报记者 徐良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