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构筑历下道德高地
长效激励宣传机制弘扬崇尚道德之风
2015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侯庆庆在照顾卧床老人。
  陈叶翠在探访社区内的高龄老人。
     日前,房泽秋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和全省道德模范。其实,在济南、在历下,涌现出不止一个“房泽秋”,他们以纷繁的善举传递着向善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加入爱心行列,使济南、历下成为道德的高地。
文/片 本报记者 范佳 通讯员 马宏展 杨晓琳  
历下好人多如繁星,树立榜样传递温暖
  你在离家的时候敢不敢把钥匙交给小区内的废品收购员?燕山街道燕南社区的居民敢!从1999年老张来到燕南社区收购废品,他用16年的点滴小事在社区内赢得了居民的交口称赞。他是关键时刻送老人去医院的司机,他是邻居离家旅游时掌管钥匙的管家,他是居委会主任了解各家情况的智囊,他是“好人老张”。
  房泽秋,36年悉心照料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邻居;陈叶翠,在社区的工作岗位上坚持28年,为居民解决了数不清的“小事”;于瑞芝,退休后坚持26年每天都纳鞋垫拥军爱军,只为报答党的恩情……
  还有,献给“养老梦”的侯庆庆、为居民免费理发50年的邹桂兰、“马路局长”朱俊如、全国优秀法官许莉、济南的“福尔摩斯”刘德营、国医大师张灿玾、好邻居苏有生、为农民工义务放电影的徐庆栋、上百个老人的好闺女宋烟霞……在历下这片土地上,凡人善举如同点点繁星,装饰了璀璨夺目的道德星空。
  这些无私善良的历下人,用实际行动在历下100.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树立起了道德标杆,传递着温暖和力量。
长效激励宣传机制营造社会风尚
  个体的善举是自发行为,而要使道德风尚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则需要长效的激励和宣传。
  在历下,从党委政府到辖区居民,都对道德楷模及其家属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让“德者”在政治上有待遇、社会上有声誉、经济上有保障。
  房泽秋、迟学典、杨凤梅等,不管是谁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都能得到省市区和街道送来的慰问及关心。仅2015年春节,历下区就向第四届全国、省、市道德模范及第一届首善之区道德楷模发放生活补贴18.5万元,并组织全区道德楷模进行免费体检。
  房泽秋还被增补为区人大代表,侯庆庆当选区政协委员,政治上的关怀既让他们的事迹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弘扬,也让他们有更大的舞台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从发现挖掘到宣传弘扬,从建立身边人宣讲团到表彰帮扶,从编辑道德故事成书到制作先模人物公益广告……历下区顺势引导,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激励和宣传机制。
  2014年初,历下区下发《典型工作方案》,建立了先进典型储备库,对先进典型分类整理,登记建档、动态管理,随时发现、随时登记、及时入库。
  为了进一步扩大典型示范的影响力,历下区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劳动模范评选;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编辑印制《历下区先模人物事迹选编》、《党旗下的社区追梦人》等系列丛书。

更多历下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这些机制带来的是风正气顺,是一组堪称厚重的“好人”数据。近年来,历下区共有37人获得“历下好人”称号、20人成为历下区首届道德楷模、18人获得“济南好人”称号、3人获得“感动济南年度人物”荣誉称号、17人获得省市级道德模范称号、5人获得“中国好人”称号……
  在浓厚道德氛围的浸染之下,越来越多的历下人见贤思齐,自发加入到“做好人,做好事”的行列中来。
  房泽秋志愿服务工作站成立了,为老人、残疾人和孩子们提供服务,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出租车公司车队都积极地加入进来;“兵奶奶”于瑞芝亲手教出的徒弟,也在做着免费为人针灸的好事;“好人老张”加入了社区“老兵”志愿服务队,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在社区、院落、街巷,随处可见211支志愿服务队、161个志愿服务站点、45000多名志愿服务者的身影。无论是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是正年富力强的青年,他们都在干着同一件事——帮助别人。这件事可能很小,小的可能只是捡起一个烟头,这件事也可能很大,见义勇为或者默默奉献数十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