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杏坛,曲师大迎60岁生日
站在新起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兴校之魂
2015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曲师大学子诵读《论语》名言名句。本报记者 黄广华 摄
  曲师大学子在校史馆留影。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摄
     本报济宁10月18日讯(记者 黄广华 汪泷 通讯员 宋广新) 六十载育桃李斯文在兹,一甲子著华章与时偕行。17日,曲阜师范大学举行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来自俄罗斯秋明国立大学等11所国外友好学校代表,山东大学等近40所国内兄弟高校代表,以及中科院院士王恩多,首届国家教学名师朱德发教授等360名校友代表与学校师生一起见证这一时刻。
  “60年前,在租来的校舍中开课的“山东师范专科学校”,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优良、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科研实力突出、师资力量雄厚的山东省重点大学。目前,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48万余名合格毕业生。”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荆兆勋说,60年,一个甲子。这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更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又一个崭新起点。
  曲师大扎根曲阜60年,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普及和传承创新,在儒学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标志性成果,跻身全国经学研究重镇。诞生了《中国儒学史》《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等一系列填补学界空白、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重大成果。正在进行中的“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全文数据库建设”,是山东省属高校仅有的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学校连续五年蝉联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连续两年跻身教育部门人文社科立项全国十强。今年9月19日,我国首个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在曲阜师范大学揭牌成立,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分社又正式落户该校。
  曲阜师范大学校长戚万学表示,庆祝曲阜师范大学60周年华诞,既是对光辉历史的检阅,也是新的跨越的开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把培育英才作为兴校之本,把繁荣学术作为强校之基,把弘扬优秀文化作为兴校之魂,朝着孔子家乡百年名校的宏伟愿景奋力迈进。
  在庆祝大会还宣读了曲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专程发来的贺信。

 校友代表 
中科院院士王恩多: 母校的栽培 我终身受益
  “我是1965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前身)化学系的王恩多。”校友代表中科院院士王恩多刚走上讲台,便满怀深情的说,毕业至今半个世纪,我从年轻姑娘变成了老太太。在曲阜师范学院的那四年,令她“永远牢记,终身不忘”。
  当年的王恩多因为是个落榜生,曲阜师范学院发给她的一封珍贵的录取通知书,给了她走进大学学习的机会。时至今日,她还记得当时的教授的教导,“希望我的学生们德才兼备,各个成才。”这一教导,让王恩多终身受益。
  王恩多回忆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时,从来没有感觉到基础知识不如名牌高校的毕业生。这让她感慨,曲阜师范学院任课老师的润花著果,精心培养、严格要求才使得她由白丁成为具有为人民服务和继续深造的能力。
  71岁高龄的王恩多仍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2个重点项目和1个面上项目、一项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原中共中央委员、黑龙江省委书记宋法棠: 师生欢聚一堂 共话师生之情
  17日,曲师大卓越校友、原中共中央委员、黑龙江省委书记宋法棠回到母校参加校庆活动,并与中文系60级师生欢聚一堂,共叙同窗之谊,共话师生之情。
  刚走进文史楼会议室,宋法棠立即认出了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叫出了每个人的名字。他动情地说,很高兴又回到母校。回想当年,我们在曲园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度过了难忘的时光。当他漫步校园时,来到学校的西联教室,这里曾是他学习的地方。回顾50多年前在这间教室里读书的场景,他还与同窗好友一起坐下来合影留念。
  在校史馆,馆内陈列的许多历史照片和史料,勾起了宋法棠对上世纪60年代大学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在电子书前,可以按照年份找到毕业合影,宋法棠一页页的仔细看着那个年代的照片,仔细分辨那时候的同学、好友。
  宋法棠为母校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欣慰,对60年母校形成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赞赏有加。

 相关链接 
圣地学府 甲子华章
  曲师大校史馆经过精心筹备、规划、建设,以崭新的形象浓缩了曲阜师范大学60年来的办学成就——圣地学府·甲子华章。
  走进校史馆,曲师大的校徽映入眼帘。校徽是采取了外圆内方的结构模式,圆内以木铎为主要的构图要素,铎之中为二人对坐论学,二人成仁,直观的诠释了学校对教育本质的理解:知识传播自二人始,教育自二人始,仁爱之心也是自二人始。
  校史馆内的第一篇章“斯文在兹”,介绍了60年来无数志士学人汇聚圣人故乡,创办了世人瞩目的曲阜师范大学,并在这里60年如一日的精耕细作。第二篇章“洙泗弦歌”,展示了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在名为“崇学尚教”的第三篇章,介绍了自建校以来呢,学校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此外,“邃密群科”、“经世致用”等几个篇章,不仅介绍了学校60年来在科研项目中取得的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也涵盖了改革开放以来曲阜师范大学立足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山东黄蓝经济区、鲁西经济隆起带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继承实学传统,构筑产学研三位一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本报记者 汪泷 黄广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