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辛工艺所从“数落”声里挖效益
9个月实施工艺措施160口,累计增油4万余吨
2015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年以来,东辛采油厂工艺研究所通过对“失败教训”不断总结,1-9月份共实施油井工艺措施160口,增加日油能力335.4吨,累计增油40927.1吨。据了解,东辛工艺部门还通过深化推出“案例分析”专栏,仅分段压裂就优化措施方案13井次,便实现节省施工费用120余万。
  本报10月18日(记者 顾松 通讯员 田真 田延) “酸化19口井,4口无效,其中营72斜81是因为原油粘度过高,已实施降粘……”年初以来,东辛采油厂工艺研究所的月度和季度工作总结中,增添了这样的案例剖析环节。在防砂、酸化等每项工艺汇总中,除了一贯的工作数据汇报和成功经验推广,又增设了“失败教训”专栏,让技术人员自己“数落”自己。
  “同样的工艺技术在不同地层条件下效果会不一样,总结失败教训不仅是‘数落’,更是总结各种工艺技术与地层的配套经验,做到同类问题的快速反应,避免无效投入。”对于“失败教训”的定期分析,东辛工艺所副所长杨峰说,“油田工作在地上,战场却在地下,只有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总结,才能更准确地摸清脾气。”
  “开始的时候还真有点不适应。”技术人员对于“失败教训”的实施另有感受。油改室支部书记郭家东第一次“当众”谈失败时,觉得有点家丑外扬,“工艺技术和地层性质总有个磨合期,失败的施工也很难绝对避免。过去遇上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分析找原因,但现在要在全所、甚至全厂说,感觉挺没面子。”可经过两次分析后,郭家东的顾虑没有了,反而觉得这种方式能集思广益,找到更完善的解决办法。
  为了更好地利用“失败教训”进行交流,油改室汇总结了近5年的防砂失败案例,发现导致防砂后液量降低的原因中,地层预处理不充分占比较高。为此,他们制定了掏空后放喷制度和“一排、二洗、三防”的地层预处理法,加强现场监督和技术实施的有机联动。工作总结会上,采油厂采油工程专家彭绪勇又给补充了第三条对策,应用捞砂泵排砂工艺解决漏失严重井排砂问题,防砂成功率得到有效保障。截止目前,防砂措施有效率同比提高了3.5%,减少无效、低效措施井约3井次,节约成本60万元。
  “5年,42井次防砂低效、无效,虽然只占总井数的12%。却损失了9000吨产量,增加437万元措施成本费用。不把这里面的失败原因搞清楚、技术漏洞填明白,还得花冤枉钱。”东辛工艺所很多技术人员和郭家东有着同样的想法。
  注水室则通过注水井作业运行会对“失败教训”实施周盘点,每周五上报注水井的新措施,盘点前期措施的效益效果,并重点解剖分析低效井。为了全面提升注水措施效率,他们推行了“五维三级”的运行模式,通过完善注采井网、降递减增油、措施先期培养、工艺可靠程度和油水联动优化五个维度综合评价措施方案,在按照油藏需求程度和投入风险三个级别规划实施,保障有效更高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