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择校后,济南小初高禁择班
还将新建、改建49所学校应对大班额
2016年01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进行了扩班,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一年级班额变小,一年级3班只有40多个学生。(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飞 摄
     本报济南1月17日讯(记者 王皇 刘雅菲)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最关心的事儿,今年济南的孩子上学有啥新情况?17日,参加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局长陈东生说,今年济南将全面实行零择班,首个国际学校在高新区汉峪片区落地,解决大班额问题今年也有明确任务,新建、改建49所中小学校。
  17日,聊起教育公平化方面,陈东生说,去年5月《济南市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意见》出炉,济南正式推行零择校。今年零择校方面的举措将继续得到巩固。此外,济南市的中小学包括高中将全面实行零择班。
  “‘零择班’其实去年有多个学校已经在这样做,今年‘零择班’概念将正式提出,而且全市的中小学包括高中入学都将实行‘零择班’。”陈东生说,高中阶段在保证各班总分数差不多的前提下,随机分班,班分好之后,班主任通过抽签确定。小学入学本身没有成绩,就直接随机编班,班主任通过抽签确定。“济南实现了零择校,体现了把教育公平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包括高中在内,济南没有一个‘条子生’。”陈东生说。
  济南首个国际学校将在高新区汉峪片区落地。陈东生说,国际学校将是全口径的,招外国人为主,可能有部分是国内孩子,开设课程是国际课程。建国际学校也是教育服务于济南现代化和济南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方面。记者了解到,这所国际学校是与加拿大合办,将在汉峪片区省直机关宿舍西侧地块建设。此外,今年9月济南还将有多所民办学校开学。 
  针对大班额问题,陈东生说,济南今年将新建、改建49所学校,这也是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15项民生实事中的第一条。去年9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2017年底前全面解决全省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陈东生说,经过摸底,济南10个县市区都有大班额问题,总共需要新建改建150所学校。今年年底前必须完成49所学校新建改建任务,剩余的要在2017年底前完成。这些学校既解决现有的城镇大班额问题,还要让学生增加后不出现新的大班额问题。陈东生说,新建、改建学校的任务将按周推进,督促每个学校的建设进度,遇到困难及时解决。

孩子进哪个班,电脑定
  去年,济南市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零择校”,让“条子生”成了历史。没了择校,让很多家长转而打起了为孩子择班的主意。然而,择班也即将成为历史。“学校不能选了,就挑一个好的班主任、一个好的数学老师。”择校的口子完全封死后,孩子升学进入什么样的班级成了很多家长心头难题。为了择班,家长恨不能使出一切人脉关系。
  去年9月开学季,济南市很多中小学实行“抓阄分班”“电子分班”。“先把一年级新生的姓名导入电脑,男生、女生分开,然后由电脑随机分班。确定了每个班的人数后,再由班主任进行抽签决定带哪个班。”山师附小相关负责人介绍,“报到那天,家长才知道自己孩子在哪个班,由哪个班主任带。”
  除义务教育阶段外,不少高中也尝试“电脑分班、老师抓阄”。济南市2016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明确规定,新生分班须电脑派位,不设任何重点班、特长班。去年,山师附中在新生报到前半小时,将新高一的班主任召集到会议室,在学校家委会代表的监督下,现场抽签。抽签结束后,山师附中官方微博第一时间推出附中新生班主任系列介绍。
  “这下完全清静了。”得知济南中小学将零择班,省城一家热门小学校长松了一口气。往年,一到开学季,一天能接十几个挑班电话。由于以前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回绝人家也很不好意思。这下好了,政策就是最好的“挡箭牌”。
  “2016年,济南市将在‘零择校’基础上实现‘零择班’。”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有的学校仍实行人工分班,全面推广电脑排班只是技术问题,没什么难点。通过电脑随机分班的方法,防止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不公平,保证每个孩子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是公平、公正的。
    本报记者 周国芳

书记支招大班额:别随意建校,得做预测
  17日,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济南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商河代表团审议会上,对“大班额”的破题提出了建议。
  “为什么会形成大班额?这个跟我们快速城镇化进程有关系,教育资源跟不上。”王文涛说,第二是优质教育资源跟不上,第三是“两头”的问题:一头是城镇大量大班额,另一头是乡村小班额,而且这里面老师不流通。
  如何解决?王文涛说,这需要对城镇化过程中的教育资源供需做预测:不能随意造学校,资源也不能浪费,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后。“我们原来为什么会大班额,就是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对教育资源的预测不够,措手不及。”王文涛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强师资的培养。“山东民办教师很多,怎么样解决农村老师的身份,尤其是现有的教育怎么优化,怎么样提供培养新的教育资源……这些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本报记者 喻雯 范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