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检新政后,检测机构生意少六成
涨价后服务跟得上才能留住客户
2016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机动车环保检验与安全检验同步,实行机动车6年内免环检,这一政策的执行,车主们拍手叫好,但环检机构的这些老板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涨价可以弥补一些亏损,但年检车辆数量的下降,让检测企业感受到竞争压力。
  本报记者 张玉岩 庄子帆
     罗静 李洋   
济宁半年多
新增23家环检企业

  “环检机构数量增长得太快,很多站都是亏本运行,特别是新建的站。所以,政府放开价格之后,不少检测站都会涨价。”济宁高新区一家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的负责人金经理说。  
  虽然这次涨价幅度不小,但机动车环检与安检同步实施6年一检后,各个环检机构仍面临竞争压力。“假设原来每天有100辆来站上检测,需要检测的车辆大概只剩下四成。”金经理说,要想留住客户,只能提高服务质量。
  2015年11月份,我省机动车环检机构的设置全面开放,取消数量限制和布局限定,可按照市场需要和便民原则合理设置环检机构(线)。在这短短半年多的时间,济宁全市增加了23家环检企业,打破了原本一县一家的格局。济宁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济宁共有35家环检企业,主城区就有9家,现在仍有建好未验收或在建的检测机构。
  据统计,济宁市机动车保有量大约为106万辆,需要上线检测的约80万辆,而环检与安检同步实施6年一检之后,这个数字会下降明显,检测机构迅速增加,蛋糕却依旧那么大,市场被分食得较为严重,很多检测机构担心“吃不饱”。
  “我们是济宁市第一家机动车环检站,2012年10月之后业务才得到开展,好的光景没过几年,现在又陷入了激烈的竞争。”金经理说,环检机构数量的增加导致竞争激烈,与去年相比,他所在的检测站生意少了一半多,原本一天最多检测300辆车,而现在每天过百都是很稀罕的事。涨价后估计能保本运营,略有盈余。
  济宁一企业投资300多万元建了一家环检机构,今年5月份通过验收后正式运营。该检测机构的负责人坦言,一天也就检测30多辆车,每天都在亏损运行。  
价格十多年没涨
涨价经过成本核算

  采访中,济南多家检测站的工作人员大倒苦水。“检测费用十多年没有调整,地价、人力成本都在涨。”在济南,调价之前的安检实行的是2005年的规定,环检则是2013年时制定的。
  济南天桥区一家检测站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涨价后的定价是经过成本核算的。”据了解,机动车检测站运行的成本主要包括场地、人工成本以及设备折旧等。
  截止到今年7月中旬,济南的机动车保有量达174万辆,上半年就新增12.9万辆。而济南全市共有30家车检机构,其中有环检资质的28家。巨大的市场容量下,检测机构之间能否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
  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安检、环检改为市场调节价,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同时参考其他省市的做法。“机动车尾气污染检验服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服务市场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竞争条件,放开政府定价可以引导相关市场主体提高服务质量,形成更合理的价格。”
  淄博市目前共有27家机动车检测站,物价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机动车检测市场竞争已经比较充分了,可以放开价格,交由市场来进行运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