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味里,想起那方老茶台
2017年07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许德平
  我的姥爷是个瘸子,拐棍和青砖茶台是他晚年的最爱。一仗拐棍,支撑着老人的身体平衡;一壶粗茶,就是姥爷所有故事的引子。
  姥爷为庄姓,兄弟七人中有教师、有中医,而硬汉性格的他,选择了扛枪卫国。
  他参加过多场战役,在解放临汾城、攻打阎锡山的战斗中,姥爷的战友喊到“老庄,你挂彩了!”
  姥爷醒来的时候,已经被人从战场抬了下来,一颗炮弹让他从此失去了右腿。从战场回家的姥爷,虽行动困难,但爽朗的笑声是他每天好心情的标志。姥爷说,同一批从军的战友上百人,留得性命的,仅仅三两人,自己能活着回到家里,这是老天爷给的好报呀,这就是幸福好日子!
  那什么才是好日子呢?姥爷又自问自答地说:好日子呀,就是暖壶里有热开水,饭桌上有咸菜疙瘩,大锅里有玉米面糊饼子!
  姥爷对物质条件要求不高,唯有一样嗜好——喝茶。小村子里的乡亲们,都成了姥爷院里的常客。这个小院儿,也就成了姥爷的“会客厅”。
  姥爷让舅舅们在小院的东南一角,垒起一方茶台。茶台约有一米见方、六七十厘米高,半圆形的青泥脊瓦,垒成烟筒,紧贴院子围墙向上延伸。这方低矮的青砖茶台,从此成为姥爷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
  甘甜的井水倒进老铁壶,墩在那红彤彤的炉膛之上,半干不湿的松树枝子,在灶里劈啪作响,空气里充满了松香味儿,伴随着袅袅炊烟。左邻右舍的老少爷们儿,看到这煮茶的“烽火”信号,就手提小马扎,陆续赶来,围绕着姥爷坐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物资匮乏,除非是过大年、儿子娶媳妇、女儿出嫁这样的大事,乡亲们才能舍得买上一点好茶。大家知道姥爷爱喝茶,但凡有好茶,都会送到姥爷的小院儿,请他品尝点评一番,也听一听姥爷出生入死的战场故事。
  有了茶台的小院儿,客人们也不再局限于村子的乡亲们,有了电影放映队的师傅、也有走南串北的马戏团演员。自春至夏,自秋至冬,姥爷的故事,姥爷的茶台,一天比一天热闹。
  姥爷走的那一天,身着布衣。战争让他失去了右肢,留下的除了那一大袋子的军功章,别再无他。殡仪馆工作人员捧出了姥爷的骨灰,还用红布单独包了一个包裹。包裹不大,但很有分量。工作人员难过地说,这里面包的是老军人身上的弹片,请您收好……
  舅舅和我娘知道姥爷身上多处中弹,但没想到竟带有如此多的弹片。这其中的任意一块弹片,若稍有偏差,都会让姥爷卧身沙场。但姥爷是多么幸运,弹片以高温高速侵入到了他身体,却能静静地陪着他走完快乐的余生,岂不是应了姥爷说过的话,应该感恩老天爷的好报。
  多年以后有次到姥姥家,姥姥正在用松枝生火做饭。我又听到了童年熟悉的声音,那是松枝在灶儿里噼啪燃烧的响声;我又闻到了童年熟悉的味道,那是空气里满满的松香味儿。
  那一刻,心里一颤,突然想起姥爷的青砖老茶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