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应避免成为“恶意扣费”的帮凶
2017年09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史洪举

  无意中点击了手机上的“斗地主”游戏软件,立即被扣费10元,著名民法专家何先生认为游戏软件系“恶意扣费软件”,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北京移动退还10元资费,赔偿因立案、开庭等支付的交通费20元,以及因移动公司原因导致的诉讼费损失25元,共计55元。一审败诉后,何先生提起上诉。9月11日,这起电信服务合同纠纷上诉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开庭审理。(9月20日《检察日报》)
  公平交易既是最重要的市场法则,也是消费者的主要权利。除此之外,消费者还享有真情知悉权和自主选择权。这主要指消费者在交易时可以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可以决定是否购买某种商品和服务,有权拒绝强制交易。而之所以说一些手机用户遭遇的扣费属于“恶意扣费”,主要在于这些扣费行为并未取得消费者同意,而是设置扣费陷阱,变相强制交易。梳理报道可知,很多手机用户仅是查看相关软件,或点击相关未明示要收费的“按钮”,并没有购买相关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意思,就被扣除了话费。
  与这些“恶意扣费”行为相对的是,目前很多电商平台在完善交易规则,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就做得很好。其交易流程主要是,当消费者选购好相应商品或服务并提交订单后,支付款项时需要输入支付密码,甚至还需要输入所绑定手机收到的二次验证码。在此过程中,消费者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是否有冲动消费行为,进而决定是否购买该商品。一些电商平台还提供担保交易,消费者支付款先行进入平台账户,当消费者收到商品后进行相应操作,或者间隔一段时间后,钱款才会进入商家账户。可以说,消费者的真情知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均得到了有效维护。
  反观依托于通信运营商的“恶意扣费”,消费者点击相关软件后,甚至还没来得及查看有关商品信息,就会被扣除话费。这与摸了或看了商品就得购买的强迫交易没有本质区别,甚至属于“碰瓷经营”。要知道,查看某些游戏、点击某些软件并不代表消费者有真实的购买意愿,运营商凭什么直接替消费者做主并一气呵成地扣除话费。而且,虽然不少消费者已经给手机充值了大量话费,但话费如何开支应由消费者做主,运营商除依照电信条例或合同约定扣除话费外,无权随意支配话费。
  对此,监管部门理当积极作为,追究相关商家的强迫交易行为和运营商的帮凶行为。同时不妨制订相应强制标准,如要求运营商清理违规第三方商家,要求商家以显著方式公示商品价格,并设置二次验证程序,当消费者回复二次验证码时方可完成扣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