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5年死亡风险高达50%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2017年09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9月20日讯(记者 王小蒙) 冠心病、心肌病、心瓣膜病、先心病或大血管病变……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发展为心力衰竭,而这也往往是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苏国海表示,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一般不超过50%,其危害绝不亚于恶性肿瘤。只要重视早期及时干预,规范医治,患者仍能获得生存期延长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据苏国海院长介绍,目前我国大概有1500万的心衰患者,心衰年轻化趋势明显。
  苏国海院长经常会遇到三四十岁的心衰患者。“此前有一位40岁左右的年轻人,由于耽误了就诊,来到医院时心脏左主干已经急性闭塞,尽管急诊迅速帮其开通了血管,一年后他仍然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此早发现心衰释放的信号,尽量做到早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据他介绍,药物治疗始终是最基础、最简便的方法,目前临床推荐的治疗方式,ACEI+β受体阻滞剂是“黄金搭档”,而针对经过“黄金搭档”治疗后仍持续有症状的患者,推荐加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成“金三角”治疗。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出现,可以说有着革命性划时代的意义。”苏国海院长说,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金三角”主要替代ACEI的功能,却比ACEI增加了一个治疗靶点。“‘双靶点’进一步减小了心脏的负荷,抑制心肌的纤维化,从而保护心血管,延缓心衰的发生和发展。可使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降低20%,并显著降低30天、60天的再住院风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