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做底色 协同教育放异彩
——高区第二小学发展侧记
2017年09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孟霏 陈乃彰 通讯员 毕静

  走进高区第二小学的教学楼,你首先会被挂在大厅里的一幅幅楹联所吸引,这些楹联都是孩子们亲自创作的。
  楹联的内容虽然简单,但都是严格按照押韵规律和字的对仗来创作的。
  “朗读让孩子更有传统文化的底蕴,但亲身创作让孩子更能理解传统文化的深意。”高区第二小学的校长林秀芳说。
  当然,这只是高区第二小学的特色之一,此外,学校还在传统文化的底色上,加强“协同教育”的发展,从文化、管理、课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发展。
  承古协今 文化涵养智慧
  鉴于古今人才成长的差异,高区第二小学追根溯源找到文化这一源头。
  于是学校承古协今,一是通过开学典礼的理想教育,及吟诵《百家姓》《孝经》《论语》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通过《龙文鞭影》《声律启蒙》的吟诵、楹联创作、校园师生义工、校内外实践活动、学生道德讲堂、校园免欺凌教育等体验活动,扩大人生格局;三是设立“中华礼教与生活德育”课程,推出“风雅少年”系列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弟子规》的现代生活实践中,熏陶形成儒雅的气质。四是将中华几千年应用知识的理念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使语文知识、能力学习培养与传统文化融合,数学技能、思维训练与生活应用理念融合,音美科学技艺学习与生活创意融合,体育技能学习与身心健康理念融合。
  此外,学校同步开设教师楹联、吟诵、国学经典讲堂、书法、民乐等课程,以师带生,既使学生成长在教师引领下,格局放大,智慧生成;又使学校找到有效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途径。
管理协同 和谐催生智慧
  除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外,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十分重视“协同”的概念,这主要体现在管理的协同。
  管理的协同,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协同。在原有中层统筹部门及年级工作的基础上,加大了中层间、年级组长与各班级间的横向凝合作用,及党建工作与常规管理的融合,保证了校园常态的和谐有序。二是家校协同合作。主要有一多两全。一多是沟通渠道多。呈“一网七平台”模式。即,校园网、校长接待日、家长开放月、家校互访、“成长在线”校报刊发、学校工作问卷、家长学校、班级QQ群与家委会网上办公群。
  两全,分别是问题摸排层面全,和家长培训互动活动全。
  摸排,分三级:校级摸排、年级约谈摸排、班级摸排。包括校长接待近三百人,校级家长问卷六千多份,校级电话访谈四百多人;以年级组长约谈参与家长一百多人;以班级教师访谈参与家长1400多人。家长培训互动,包括订单式培训,和常态化互动。本学年度,家长教师进课堂240多人次,校外实践2300多人次,亲子系列活动400多人次。
课程协同 实效启迪智慧
  课程协同是激发孩子智慧的重要载体。
  一是引养生、心理辅导理念入课堂。如,全员篮球操与学生运动兴趣、手眼协调的相融;餐前营养微课与健康饮食理念的融合。
  二是以“传统文化与数学思维”、科技创新等课程训练学生智能。如,华容道、智慧魔方、口算游戏、七巧板、二十四点游戏,及每年的数学文化节等。
  三是以“传统礼教与生活德育”为切入点,培养沟通能力。四是以优势课程提升学生艺术品味。如“丝竹器乐课程”。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的学习应用机会。“小学对课”“楹联书法”照应了小才子的成长需求,也推动学校成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还有各年级的吟诵、剪纸等课程,既高雅了情趣、又启迪了智慧。
  此外,课程的协同,也体现在本土培训与高端专家培训的链接。本学年,学校邀请中国楹联学会蒋有泉会长、首师大徐建顺教授等国家、省市专家,先后为教师进行“楹联知识与教学”“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等课程培训。同时,派出了40多人次赴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学习。二小师生在名家大师的引领下,向着腹有诗书气自华、慧心巧思趣高雅的文化气象走近。
  林秀芳校长为高区14所学校的家长做“传统文化与孩子叛逆行为的关系”讲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