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责任担当,我们都是“挑山工”
2018年10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日前,本报记者探访泰山挑山工,发现这个曾经名声远播的职业群体已经极度萎缩,现在只有十余人。传统的体力劳动逐渐被机械动力取代,固然是时代的进步,但是挑山工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还是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我们既要关注挑山工的未来去向,更要注重挑山工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以脚踏实地、顽强攀登的姿态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受益于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正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谈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并因此坚信未来的生活更美好。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走向清晰,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不能只去畅想未来,更要着眼当下,既要看到机遇,也要看到挑战,迎难而上做时代的“挑山工”。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继往开来再出发的起点。回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在自豪的同时也容易自满,以为千难万险都闯过去了,以后只有坦途大道和快马加鞭。其实,新起点上的再出发并不轻松,一方面是改革开放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中国与一些国家的竞争关系日渐凸显。所以,我们必须挑起重担,咬定目标,走向绕不过的“十八盘”。
  像挑山工那样再出发,要有一定战胜困难的信念。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在发展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在紧要处尤其需要精神的支撑。对山东人来说,挑山工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的缩影。凭着这股不认输的劲头,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发展连跨几个大台阶,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三。如同登泰山行至中天门,山东的发展这些年也徘徊在平台上了,标兵渐行渐远,追兵渐行渐近。现在,山东经济往哪里走、怎么走已经有了方向,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经略海洋等就是山东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有抱着必胜的信心,我们才敢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像挑山工那样再出发,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执着。喜欢站在“风口”等风来的人,可能会觉得挑山工太笨,不但不走捷径,还比常人多绕一些弯,而肯吃苦和舍得下笨功夫的挑山工精神正是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山高路陡的行程,挑山工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顽强向上,不会为了速度忘掉安全。现在,山东高质量发展正全面起势,这个可喜的变化容易让人有轻飘飘的感觉,急于见成效、要突破。学习挑山工,会让我们更明白什么是沉稳,什么是稳中求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挑山工这个职业群体的工作区域和方式可能还会有新的变化。无论将来泰山山道上还有多少挑山工,只要我们能扛起自己的责任担当,向着高处奋力攀登,都无愧为这个时代的“挑山工”,也无须担忧“挑山工”会成为远去的背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