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庙会传承百年热闹非凡23日将携传统表演精彩来袭
2018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临清庙会上的传统文化表演吸引了众人观看。
  本报聊城10月18日讯(记者 王成) 临清位于聊城西北面,曾是古代京杭大运河的重镇。现在运河的繁盛虽已消逝,很众多运河文化却得以留存至今,临清庙会便是其中一项。如今,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十和农历九月十五,临清当地都会有声势浩大的庙会活动,庙会期间架鼓会、云龙会、狮胞会等传统表演轮番上演,当地人携家带口观庙会表演、访亲朋好友、品传统美食,形成了独特的庙会文化。
  临清庙会起源于明清时期,“上庙者,水陆不绝……结社来观……驾前依仗为吹鼓、为扮演杂剧。两城周游,市民设祭,哄填街市”,《临清州志》曾记载古时临清庙会的盛景。   聊城市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蔡高真说,庙会举行的时间之所以选择在农历三月三十和农历九月十五,是因为在古代这个时候正值农闲,地里没什么农活。其中以三月三十的庙会,民间又俗称四月会最为盛大。而庙会从明朝万历十一年开始,在古代一直都比较繁盛,其原因也和运河有关系。古时临清是京杭大运河中往北京的最后一关,南北往来的商船都要在此报税。在等待报税期间,商船上的商人便会上岸游玩,品尝美食。据考证,明清时期,整个四月有数百万人来临清逛庙会,商家全年盈利的八成来自四月庙会,久而久之庙会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商贾行旅来此游玩。
  蔡高真说,如今的庙会上的看点便是传统文化的展演。而在不久后农历九月十五的庙会上,将有数支代表队在庙会上表演临清运河架子鼓、云龙会、运河高跷、运河竹马等项目。这些传统项目都和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天音会,表演者们通过有节奏的敲打锄头、犁等农具形成乐曲。“传统项目展演是一种文化传统。”蔡高真说,像运河架子鼓的鼓点是庆丰收、传喜悦,很有意义,但因为主要靠口口相传,这些鼓点面临传承的问题,“通过庙会就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了。”蔡高真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