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康复、喘息服务、家庭照护、智能养老……
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养老
2018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陈玮 王小涵         

释放家庭陪护压力
  “夜间清醒8次,体动32次,睡眠质量较差。”10月15日早上,在济南天桥区宝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张奶奶通过手机APP看到了自己昨晚的睡眠状态。张奶奶前不久刚进行完手术,出院后到小区旁边的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术后康复护理。
  “她来养老服务中心,我浑身可算得劲了。”张奶奶的老伴提到,之前老伴刚出院在家休养时,自己天天寸步难离,生怕哪里顾不上导致她术后恢复不好。虽然老伴目前仍在吸氧,但自从她来到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接受的照料更好了,自己每天仅来看一看就行,再也不用天天陪床了。
  据了解,面向术后长者提供康复服务和3至4个月的短期护理,是居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必备项目。济南天桥区宝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齐俊涛介绍,为实现满足即时需求的社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首次打通天桥区卫计局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民政局养老服务信息系统,自主开发“C-Life”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济南天桥区首次实现“医”“养”系统线上线下信息共享。
  “我们与天桥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共享设备设施和医护人员。”齐俊涛说:“针对入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天桥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会定时来巡房,检查长者身体状态。同时,中心会为长者分别建立纸质版和电子版的健康档案,日后长者到医院就医,刷身份证还能显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时的日常身体检测数据,辅助医生对长者进行精准救治。”
人工智能随时监测
  接收长者入住,居民养老服务中心如何保证全天候检测长者健康值,做到让家属安心呢?这离不开人工智能。走进宝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有线路连接的护理床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据介绍,智慧床垫不仅能够测量长者的心率、呼吸率,还能通过体动等指标监测长者睡眠深浅度,以此在手机APP上反映睡眠质量。此外,若长者夜间起夜,床头柜上的香薰灯将依据长者起身幅度逐渐变亮;若长者一定时间内离床未归,智慧床垫将发送预警信号,由相关责任人实地查看长者是否摔倒等。
  制锦市爱照护长者之家也有一套类似的搭载语音识别功能的集成系统——小护。“小护小护,把床摇起来。”长者只需进行口头表述,感知床垫当即自动摇起。如果长者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小护”还会提醒长者翻身。吴晓婷介绍,长者还可以给“小护”设置日程提醒,例如到了固定时间,“小护”会提醒“该给某人打电话了”。
  不论是到爱照护长者之家入住还是进行家庭照护,智能床边都有一个类似医院紧急呼叫器的设备。紧急呼叫器中放置一个电话卡,一旦老人发生异常,按下紧急呼叫器,将会自动轮流给三个号码各拨打5次。
按服务成效收费
  李大爷是一名脑梗后遗症老人,刚入住制锦市爱照护长者之家时有严重的吞咽障碍,由于肌肉无力,吃饭时特别容易呛咳。在长者之家入住一个多月,每天接受吞咽训练,李大爷从原本需要由家属将食物切成小块咀嚼,到现在完全按照正常餐大小咀嚼。值得注意的是,居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并不提倡长者常住,平均每年20至40天为宜。
  在此基础上,相较于传统养老机构的“按服务收费”,“按服务成效收费”成为养老服务中心的新型盈利模式。天桥区宝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在基于济南市为每位老人每月提供20小时上门服务的基础上,访问了社区内8000余名失能半失能老人,签约了881名用户购买养老服务。
  今年山东要新建300处示范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个县(市、区)建成2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目标任务,由政府无偿提供场地,通过现行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政策扶持,委托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实行市场化、品牌化、连锁化、集约化运营,让老人享受到家门口更便利、更专业的养老服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