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后,环卫工夫妻——56岁的张俭雷
2018年10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早餐后,环卫工夫妻——56岁的张俭雷和55岁的郝绪仙走出家门上街打扫卫生。
  本报记者 刘丹 杜晓丹 丛树晗

  有这样一群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天迎接朝霞送走晚霞。是他们,用扫帚扫出了城市的文明;是他们,用簸箕端出了城市的整洁。他们就是被称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
  在10月26日山东省第24届环卫工人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烟台一对环卫工夫妻——56岁的张俭雷和55岁的郝绪仙,记录下他们从凌晨至晚上的一天的工作。
  城市仍在酣睡,他们已踏上工作岗位
  10月23日凌晨5:45,城市仍在酣睡,大地一片寂静。记者来到了位于莱山区宋家庄的张俭雷和郝绪仙的家中,他们家中的摆设也比较简单。记者到时,他们正站着吃早餐,桌子上摆着一份粥、几个油炸糕和鸡蛋。张俭雷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向记者进行简单介绍。夫妻二人从2007年开始从事环卫工作,至今已10年有余。虽然都是环卫工,但负责的清扫区域不同。张俭雷负责的区域主要包括芳华园集贸市场外围广场及周边、芳华园路及宋家庄村的部分区域。郝绪仙除道路清扫外,还负责部分楼道的清扫工作。匆匆吃过早餐,他们就分别骑着自己的交通工具——电三轮车和脚蹬三轮车分头而行。
  记者随张俭雷来到芳华园集贸市场外围广场,作为环卫班长,他都会准时给环卫工们开早会,总结前一天的工作情况,安排新一天的工作任务及注意事项。早会后,一天的工作就正式拉开帷幕。芳华园集贸市场,每天车多人多,垃圾产出量大。在商家开门之前,他们要将广场清扫干净,将垃圾运往垃圾回收站。随后各自去打扫他们在芳华园路和宋家庄所负责的区域。“广场是大家一同打扫的,芳华园路和村庄里都有各自负责的路段和区域,村庄里每人负责六七十户吧。”张俭雷这样告诉记者。
  道路的清扫也不轻松。张俭雷告诉记者,进入秋季后,落叶很多,环卫工清扫过后,一层落叶又覆盖在地面。对此,张俭雷憨笑着说:“多扫两遍就行了!”
  深秋季节,天气已是冷飕飕的。但一番清扫下来,他们的额头上都沁出了汗。
每天工作11个小时,有时中午饭随便对付两口
  张俭雷说,他们每天工作约11个小时。别人的节假日,恰是他们的忙碌日。过年期间,他们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招待客人。张俭雷不好意思地笑着说,“知道我们的工作性质,家里亲友来访,也是吃完饭就走。”
  当日中午,在打扫完自己的分管区域后,记者随张俭雷返回家中。在距离张俭雷家几百米的街上,记者看到了仍在打扫街道的郝绪仙。郝绪仙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我这边也快扫完了!”记者顺着街道望去,清扫后的长长的街道干净得似乎不染一点尘埃。
  记者感叹他们的辛苦,便问郝绪仙,秋冬季节,是不是很难熬?郝绪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不!我喜欢冬天,不喜欢夏天。冬天天气冷,出来打扫卫生,很快身上就暖和了。但夏天天气太热了,有点受不了。”
  张俭雷接过话头:“冬天也有冬天的苦头。有一年的冬天雪下得特别大,我们接到通知,凌晨4点起来清理雪。虽然穿着棉衣,还是冻得颤抖。那滋味……我是觉得夏天比冬天强些。”
  对于环卫工来说,严寒与酷暑哪个不是严峻的考验?郝绪仙告诉记者,“有时候时间紧着急,我们中午饭就随便对付两口。”
公司提供保障,呼吁社会给予环卫工更多关怀
  张俭雷和郝绪仙的儿子说,看到父母这么辛苦,非常心疼。加上父母年纪大了,挺担心他们的身体和安全。“他们说过让我俩别干了,但是毕竟在这干了十年了,不舍得离开。”
  夜幕降临,芳华园集贸市场外广场又热闹起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抹橘黄在缓缓移动着。那是张俭雷在清扫垃圾的身影。从东方将白,到夜幕四合,10年来,张俭雷和郝绪仙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张俭雷说,“看到因为我们的付出使居住的环境变得美起来,我感觉很自豪!”
  如今,张俭雷和郝绪仙都养成了一个习惯,走在路上,看到地面上的纸屑、烟头,都会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这是他们在环卫岗位上坚守10年,逐渐养成的职业习惯。
  明德物业管理集团烟台城市公司莱山区域经理初春杰告诉记者,环卫工的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较大。为了员工的身体着想,夏季,公司会为员工提供矿泉水、藿香正气水、绿豆汤、防暑药等;冬季会为他们送去热水。
  “市民能够自觉爱护城市环境,就是对环卫工最大的支持。希望大家尊重环卫工的劳动成果,不乱扔垃圾,为他们减少些工作量。”

  扫码看视频,了解环卫夫妻的更多故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