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

莱西市萤火虫志愿者到康馨护理中心给老人过集体生日。

莱西市永兴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快乐兄妹”宣讲队正在为群众表演节目。

莱西月湖鸟瞰图。 张言哲 摄
本报记者 宋祖锋 本报通讯员 吕文波 赵涛
“和风吹,响鼓擂,伟大祖国在腾飞。各行各业显身手,小康路上大步走……”上午九点半,莱西市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快乐兄妹”宣讲队,在街道胡同口伴着清脆的竹板声就开讲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快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过往居民驻足观看。
“把群众身边当舞台,说唱评论家事国事天下事,接地气,大家都喜欢。”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王守全说,宣讲队常年活动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为百姓自编自排自演快板、小品等节目100余场次,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水集街道文明实践的“招牌节目”,快板说唱演出场场听众爆满,深受社区群众欢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我们在市、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了三级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所、站,主要面向基层群众宣传践习党的科学理论、民生政策、文明新风等。”莱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纪玉水说道。该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群众的信心、底气和勇气,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努力贡献莱西力量。
今年以来,莱西市通过打造20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创新宣教方式方法,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借助新媒体传播,打造文明实践综合工作平台,实现“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多种用途”,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在硬件升级上,按照“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不搞大拆大建,不另起炉灶”的原则,莱西市通过整合现有基层阵地与资源,以城区为主体,城乡统筹推进。在市级,依托市文化中心,建立莱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镇级,依托镇驻地文化站和会议中心,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级,依托全市115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逐步建立起纵向涵盖市镇村三级、横向辐射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涵盖全市861个村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同时,该市还在规模较大的党政群机关、各级文明单位、企业、农村行业协会组织,同步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搭建起覆盖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的20分钟“文明实践圈”。
在队伍建设上,莱西市统筹关工委、教育、民政、文化、科技、卫生、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力量,组建起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人才库”,涌现出一大批活跃在一线的百姓文明实践讲解员,他们中有老党员、有退休教师、有大学生村官、有第一书记、有党建指导员、有志愿者等,他们既是百姓宣讲者,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者,形成了在各级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的全民文明实践大格局。
在活动载体上,莱西市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运用“互联网+”方式,综合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及时发布实践内容和信息,广泛征求民意基础上,设立订单式文明实践,实现由“政府配菜”到“百姓点菜”的角色转换。依托文明实践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平台,开展历史讲解、文化宣讲、文明传习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讲、评、帮、乐、庆”内容,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等方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包含“传”和“习”两个方面。“传”就是思想文化传播,深入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就是行为文明践习,既指思想文化的学习体验,也指行为文明的实践。依托实践中心(所、点),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另外,莱西市利用电视台、莱西市情、掌上莱西全媒体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莱西”微信公众号开设专题专栏,形成合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不间断宣传。
如今,莱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成为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开创新业绩、凝聚党心民心的主阵地和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力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一项举措。”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说道,“莱西市将针对不同受众、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创造性地实施,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增强了文明实践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